-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度对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pdf
第33卷第2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01.33No.2
201 Science 015
5年4月 Journal Normal Edition) Apr.2
ofShenyangUniversity(Natural
文章编号:1673—5862(2015)02—0141—04
温度对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孙敏,晁贺,王 维,梁传成,王丽文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沈阳 110034)
摘 要:为了揭示不同温度下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探讨松果体在中华蟾蜍
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记录了不同温度下(5、10、15、20、25和30℃)中华蟾
蜍松果体神经元的电活动。结果表明,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有5种放电形式(单个放电、连续放
电、簇状放电、连续簇状放电、不规则放电),在不同温度下,其各种形式放电单位所占比例不同。
随着温度的升高,松果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逐渐升高,在30℃时达到最大;放电幅度在25℃时最
高,30℃时略有降低,证明松果体参与了中华蟾蜍的体温调节,可能与热敏神经元的活动有关,但
热敏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少。
关键词:温度;中华蟾蜍;松果体;电活动
中图分类号:Q955;Q424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5862.2015.02.003
0 引 言
温度是影响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维持适宜的体温是动物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
活动的基本条件。所有动物都需要感知外界温度,躲避对身体有害的过热或过冷气候,调节自身体温,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1]。变温动物体温调节与恒温动物具有较大差异。小型哺乳动物体温与体温调节机
制的研究比较丰富,已经确定了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并将与体温调节相关的温度敏感神经元进行了
分类与定位研究防4|。而变温动物体温调节模式及其生理机制研究相对较少。行为体温调节和生理体
温调节是目前已知变温动物的2种体温调节机制,行为调节是增加适应性的有效机制[51]。然而各种行
为表现和生理功能的最适温度和热敏感性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种内和种间差异。对于两栖动物而言,虽
然外界热环境是影响变温动物体温的主要因子,但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对其行为、生态及生理特征具有
重要作用[8-11]。因此,了解其体温调节过程,确定其体温调节中枢部位,对揭示呼吸结构和生存环境的
特殊性与体温调节模式的适应关系,探讨两栖动物体温调节中枢机制的一般规律,拓宽两栖动物的生存
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华蟾蜍B碰加gargarizans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蟾蜍属,在我国栖居
广泛,数量多,最为常见[12|,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动物。松果体是脑内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可分
泌多种生物胺类(如褪黑素,melatonin)和肽类激素,主要参与生物节律、免疫力、生殖功能和体温调节
等作用[13-17]。研究表明,蜥蜴的松果体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可能通过产生褪黑激素来改变机体
8|。5一羟色胺(5一HT)、P物质(SP)、
的体温调定点,从而控制机体的体温变化以达到温度调节的作用[1
境温度对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未见报道。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通过记录不同温度
下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的电活动,探讨松果体神经元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收稿日期:2014—12—15。
1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1196)。
作者简介:孙敏(1988一),女(满族),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王丽文(1956一),女,辽宁铁岭人,沈阳
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万方数据
142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