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训诂学真题
2006年1月训诂学考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工作,可称为“训诂”的是( )
A .以今语释今语 B.以今语释古语 C.以汉语释外语 D.以方言释方言
2.“故训”是( )
A.偏正式复合词 B.联合式复合词 C.动宾式复合词 D.主谓式复合词
3.《世说新语·贤媛》:“(范)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其“愧”字之义应释作( ) A. 内疚 B.羞愧 C.感到不安 D.感谢
4.《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其“信”用该字( )
A.本义 B.直接引申义 C.假借义 D.间接引申义
5.《荀子·儒效》:“遵道则积,夸诞则虚”。王念孙认为“道”应作“遁”。这是古书中
的( )
A.通假字 B.讹误字 C.异体字 D.同音字
6.“或”与“域”最初是( ) A.音同义异之字 B.音义有别之字 C. 形义有别之字 D.音义无别之字
7.清代典籍中,每每以“元”代“玄”,这是( ) A.避讳而改字 B.古音通假 C.形近而讹 D.异体字替代
8.《荀子·非相》:“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有人释“党”为“直言”。这是误释( )
A.古体形字 B.古音通假 C.古方俗语 D.古代语法
9.《说文》:“驰,大驱也。”即车马疾行。《木兰诗》:“愿驰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以上两例之“驰”,其义( ) A.相关 B.相同 C.不相干 D.相反
10.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郭璞《游仙诗》:“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
孩。”前后两例的“孩”相较( ) A.二者意义相同 B.二者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C.后者词义有所转移 D.后者变为褒义词
11.《诗·大雅·生民》:“诞置这隘巷。”毛传:“诞,大。”毛氏之释是( )
A.将实词释为虚词 B.将虚词释为实词C.将动词释为形容词 D.将形容词释为动词
12.《荀子·荣辱》:“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这组排比句中,句末“越”
“楚”、“雅”三字,词性相同,词义相类,这属修辞手法的( )
A.对比 B.双关 C.借代 D.互文
13.《列子·汤问》:“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荀子·劝学》:“昔者匏巴鼓瑟而流鱼出听,
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荀子》不言“匏巴鼓琴”而言“匏巴鼓瑟”,这是( )
A.古音通假 B.文字讹误 C.变文以避复 D.变文以协韵
14.《论语·阳货》:“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属草稿。”以
上两例“草”之义( ) A.二者相同 B.二者无关 C.后者引申出前者 D.前者引申出后者
15.《吕氏春秋·期贤》:“然则君何不相之。”高诱注:“何不以段干木为辅相也。”高氏之
注指出“相”字用法是( ) A.名词的意动 B.名词的使动 C.动词的意动 D.动词的使动
16.《释文》给《诗经》某字注音为“子桑反”,则该字韵母( )
A.与“子”相同 B.与“桑”相同 C.与“反”相同 D.与“子”“桑”“反”均无关
17.《说文》释某字形体结构为“从手下目”。该字是( ) A.象形字 B.指事字 C.形声字 D.会意字
18.《尔雅·释训》:“穆穆,肃肃,敬也。”这属义训中的( )
A.同训 B.递训 C.互训 D.歧训
19.“言”这一训诂术语往往用来( ) A.训释词义 B.申述章旨 C.串讲文意 D.阐述语法
20.以下著作,属于随文作注的训诂专著是( ) A.《广雅》 B.《诗集传》 C.《读书杂志》 D.《经传释词》
二.多项选择题
21.“谓之”这一训诂语,可( )
A.用以注音 B.用以释义 C.用以辨析同义词 D.纠正误字 E.写作“之谓”
22.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所释对象有 ( )
A.《春秋》B.前人对《春秋》之注C.《左传》D.前人对《左传》之注E.《春秋公羊传》
23.《说文解字》这一训诂著作,是我国第一部 ( ) A.兼释形义的字典 B.义训之书 C.形训之书 D.百科分类词典 E.按部首排列的字书
24.《方言》中指出词语的来源及使用地区范围时,所有术语有( )
A.通语 B.转语 C.凡语 D.古今语 E.古雅之别语
25.“樊,藩也。”“需,须也。”用这种训诂方法作释,训字与被训字( )
A.古音相同或相近 B.可能同源C.可能有相同的义项 D.可能音义全同
E.可能一为本字,一为借字
三、名词解释
26.歧训
27.他校
28.《毛传》
29.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优秀课件.ppt
- 文言文 孙权劝学注释和译文.doc
- 七上数学期末试卷.doc
- 《孙权劝学》教案山东省青州市谭坊初级中学.doc
- 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课件_人教版.ppt
- 14《我打败了男子汉》教学设计.doc
- 《伤仲永》《口技》翻译.ppt
- 导课与结课技能.ppt
- 奉化、宁海、象山三县联考200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doc
- 初一上试卷应用题集合.doc
- 国金证券-电子行业光伏新技术25Q1跟踪-TOPCon优势进一步强化,金属化工艺变革在即.pdf
-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鄄城137.5MW风电项目配套220kV升压站工程报告表.pdf
- 二零二五年度外墙岩棉保温施工与节能改造合同2篇.docx
- 二零二五年度外墙岩棉保温施工与节能环保合同3篇.docx
- 二零二五年度外墙岩棉保温施工与质量控制合同3篇.docx
- 二零二五年度外墙岩棉保温施工及售后服务合同3篇.docx
- 二零二五年度外墙岩棉保温施工与节能效益合同3篇.docx
- 二零二五年度外墙岩棉保温施工与验收标准合同3篇.docx
- 二零二五年度外墙岩棉保温施工与质量保证合同3篇.docx
- 二零二五年度外墙广告位租赁与装修合同3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