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第九章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明代的散曲 明代的民歌 一、明代的散曲 1、明代散曲的总体特征: 1)数量远远超过元代 《全明散曲》 2)曲调也有创新,南散曲成了散曲的主流,明代散曲由本色自然向词化、雅化的方向发展。 梁辰鱼开创了以昆曲写散曲的先例。他的散曲集《江东白苎》全部用昆曲写成,一时大为流行,被称为“白苎派”。 喜用华美纤丽的辞藻,表达缠绵旖旎的艳情。音乐上开创了新形式。 2、明代散曲的分期特点: 1)前期:用北曲,点缀升平,风格或闲适或疏狂,缺少新意 2)中期:南散曲开始出现,北散曲占优势,王磐、陈铎、冯惟敏、杨慎 二、明代民歌 1、明代民歌的地位 明代卓人月:“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罗江怨》、《打枣竿》、《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 2、明代民歌集 《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挂枝儿》《山歌》 3、民歌民谣的内容: 1)情歌: 表现了民间爱情的大胆和执著 《劈破玉·分离》《山歌·偷》《汴省时曲·锁南枝》《挂枝儿·喷嚏》 趣味链接 清末某次科举考试,其试题为“昧昧我思之”(语出《尚书·秦誓》,乃深潜静思之意。)某考生不解题意,做成一篇“妹妹我思之”的情书文章。考官阅卷时,不禁哑然失笑,即提笔在卷上批了五个字,两句话联起来,恰好成为一副滑稽可笑的对联。请你想一想,考官会批哪五个字? 本章要点: 明代散曲的总体特征 白苎体 明代民歌的地位 (谜底:哥哥你错了) 参考书目 《明代民歌研究 》周玉波 江苏古籍出版社 导论“我明一绝”是民歌--明代民歌价值的重新确认(1) 第一章:天真而悲壮的求索--明代民歌的诗学解读(17) 第二章:从小心翼翼到“率性而行”--对李东阳、李梦阳、袁宏道关于民歌的态度及其拟乐府民歌作品的考察(32) 第三章:势不可挡的洪流--明代民歌的地域特征和演进轨迹(48) 第四、五章:情胆大如天--明代民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上、下)(62) 第六章:人情以放荡为快--从跳槽类民歌看晚明社会的性爱风气 (92) * * 3)后期:白苎体产生后,南散曲成为主流。梁辰鱼、薛论道、沈璟、王骥德 形式翻新,追求音律,内容贫乏,散曲趋向衰微 3、代表作家 1、王磐(1470?-1530) 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属苏州)人,一生未仕。《西楼乐府》一卷,北曲。内容或写个人闲适生活情趣,或写社会污浊现象;风格多样,清丽淡雅,讽刺俳谐。 [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和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王骥德《曲律》将其列为北曲之冠。 2、陈铎(1488?-1521?) 字大声,号秋碧,下邳(今江苏邳县)人,时人称“乐王” 《秋碧乐府》《梨云寄傲》《月香亭稿》《可雪斋稿》多为南散曲,男女风情、闺怨之作为多 较有特色的是他的《滑稽余韵》136首北曲小令,写了六十多种行业,三十多种店铺和各种市井人物: [醉太平]《挑担》 麻绳是知己,扁担是相识,一年三百六十回,不曾闲一日。担头上讨些儿利,酒房中买了一场醉,肩头上去了几层皮,常少柴没米。 [满庭芳]《巫师》 形骸太蠢,手敲破鼓,口降邪神,福鸡净酒噻一顿,努嘴胖唇。才说是丁三舍人,又赖做杨四将军。一个个该拿问,依着律审允,不绞斩也充军。 3、 冯惟敏(1511-1580) 字汝行,号海浮山人,青州临朐(今属山东)人。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北曲。题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多用口语俗谚,极少雕饰。刚劲朴实,自然本色。 [胡十八]《刈麦有感》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间便开仓,里正哥过堂。花户每比粮,卖田宅无买的,典儿女陪不上。 4、薛论道(1531?-1600) 字谈德,号莲溪居士。定兴(今属河北)人。散曲集《林石逸兴》题材广阔。边塞军旅生活作品较有特色。气魄雄健。 [黄莺儿]《塞上重阳》:荏苒又重阳,拥旌旄倚太行,登临疑是青霄上。天长地长,云茫水茫,胡尘静扫山河壮。望遐荒,王庭何处?万里尽秋霜。 2)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和阶级斗争的民谣 可笑严介溪,金银如山积,刀锯信手施。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朱国祯《涌幢小品:京师人为严嵩语》) 4、民歌的特点 大胆泼辣,想象丰富,比喻新鲜,感情真挚热烈 我做的梦儿到也做得好笑,梦儿中梦见你与别人调,醒来时依旧在我怀中抱,也是我心儿里丢不下。待与你抱紧了睡一睡着,只莫要醒时在我身边也,梦儿里又去了? (《挂枝儿·做梦》) 荷叶上露水儿一似珍珠现,是奴家痴心肠把线来穿。谁知你水性儿多变更,这边分散了,又向那边圆。没有真性的冤家也,活活的将人来闪。(《挂枝儿·荷珠》) 生动的口语朴素、自然。 民谣更直接、更具体。形式简短、精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