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遗传图谱构建及粒形和粒重QTL定位.pdf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摘要 和XLJ是否含有已经克隆的相关粒形基因。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mill和5.91i--0.22mm, (1)BGI和XLJ的粒形和粒重表现极端差异,粒长分别为12.77士O.54 粒宽分别为4.32-土o.18nlm和2.65i-0.06111I/1,千粒重分别为57.66 1:2群体 g和12.57g。BGl/XLJ 的谷粒长、长/宽和千粒重为近似的双峰分布,而谷粒宽和谷粒厚为近似的单峰分布,而且粒长、 长/宽和千粒重存在超亲分离。正反交Fl材料中除了长,宽性状具有超亲优势外,其他粒形和粒重 性状均偏向大粒亲本,不存在正反交差异,例如,正反交Fl的千粒重分别为44.82 g和44.47g, 说明BGI和XLJ的粒形和粒重为不完全显性性状,主要受核基因控制。 (2)对杭州和海南的粒形和粒重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粒长与长/宽里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 数为O.872和0.774,粒长与粒宽和粒厚呈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很小;粒宽与长/宽在杭州和海 南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粒宽与粒厚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54和0.380;粒厚只与粒重呈极显 著正相关;粒重与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均呈极显著相关,但与粒长、粒厚和长/宽的相关性 性状间关系紧密。对粒形和粒重进行相同性状内不同环境间成对数据的差异比较,结果粒长 其它性状易受环境影响。 3.0进行遗传图谱构建。除了第 (3)基于150对SSR标记的基因型数据,用Mapmaker/Exp 标记能分别连锁到12条染色体的16个连锁群上,其中第1、2、3、10染色体上的标记被分成两 为6.4cM20.9 cM,最大遗传距离为44.0 cM,遗传图谱的总遗传距离为1595.9 cM,最小遗传 eM。 距离1.2cM,平均遗传距离13.2 间检测到控制粒宽的主效应QTL I qST-2,以及一个控制长/宽的微效QTL 制粒长的微效QTL qSL.3;第5染色体的砌∞38卜砌彤638区间检测到同时控制粒长和长/宽的主 qSrrr-5。 所有检测到的QTL均具有加性和显性效应,其中粒厚和千粒重具有加性和环境的互作效应,同 时在第3和第4染色体间存在一个与粒厚相关的上位性效应。 cM,距离RM3638 ∥2舢5=5.99);同时利用F2:3基因型数据将该基因定位在距离RM3381为lo.7 为21.9 cM的位置,与QTL定位结果相一致,说明QTL定位结果是可信的。序列比对分析发现 qSWS(Gg:习相似性只有24.6%56。1%,并不含有完整的qSg:5(GWS)。 别为11.20mm和7.15 千粒重均值分别为38.436 g和18.395 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RM3381不仅与粒形和粒重性状相关,而且可以作为进行田间选择的分子 标记。本研究为进一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粒形和粒重,精细定位、克隆该基因以及阐明水稻产量 性状控制机理提供了较好的遗传材料。 关键词:水稻,产量性状,遗传图谱,QTL定位 n Abstract In was fromacrossbetweendeelinesBGlwith this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