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部门:国际教育发展新趋势
第三部门:教育发展国际趋势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金美福 关注社会现象 现象之一:2004年9月10晚20点左右央视论坛:穷学生,富学生——扬州大学住宿分学生和穷学生现象与问题 现象之二: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 讨论问题: 1 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2 教育理论问题:教育属性的定位 3 教育的民主、平等如何体现和实现? 4 学校是公益性机构还是 私益性机构? 5受教育权利 问题 6如何预测教育的市场化趋势? 第三部门 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市场领域、政治领域。 第三部门:介于市场领域和政治领域之间的一个新的社会领域,称第三部门。这是一种以自愿为基础的提供途径,依靠介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社会组织和调控组织来提供特定的服务。 第三部门是一个既不完全受国家干预,又不完全受市场干预的社会领域,是以非政府形式提供公共物品的一种机制,是一种民间公益事业。 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结构转换 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教育从1949年以后逐渐形成了一个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政府举办、计划调控、封闭办学、集中统一的体制。可以这样说,这是一种国家与教育高度一体化的教育体制,它典型地表现为如下三方面的特征。 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对各级各类教育实行国家化改造,把所有的院校都统合于国家计划经济之中,通过计划来对人才培养实行调控。 最近20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有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来的情况。表现在:教育事业的规模也来越大,教育对象日益广泛,培养目标日趋多向;教育制度和结构日趋复杂;政府的教育负担越来越重;国家的及区域性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教育的支持和配合;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等等。在新情况下,传统体制的危机全面暴露,过分集中的教育体制已不足以与发展了的教育现状并存。 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二,在计划体制下,社会生活高度政治化,一个高度集权的政治集团控制了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不同的利益追求被抹杀,社会自主力量相对萎缩,学校教育程度不同地受到各种政治因素的冲击和影响。 教育观:教育是国家的权利 ,把社会看成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二元结构,把教育归结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归结为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忽视了在其他方面的功能。不同群体对教育的不同价值追求或者被根本否定,或者以阶级斗争的观点加以解释。 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的基本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不再用传统的政治哲学看待教育问题了,人们不仅关注教育对社会各方面的作用,而且开始关注教育对自身的意义。教育体制开始打破原先的日益政府独家经营,社会力量不能介入的界限。这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社会日益获致的一种相对地立于国家的自主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并对其所具有的民主政治一一给予解释,应该说还存在着较大的歧见。 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国家在组织形式上通过单位所有制各级各类教育都纳入到行政框架之中,在这种制度下,对人才的培养带有典型的组织人特征。 在计划体制下,以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是通过他所在的单位而实现的,国家通过标准化的单位体制管理整个社会系统。 一个人从学校毕业,一旦分配到一个单位,在管理和使用上几乎就是终身制。单位作为计划体制中的一个社会细胞,一方面它代表国家控制每一个单位成员,另一方面它有代表国家给每个成员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一个人在把自己的人身权利几乎都交给该单位的同时,他的生老病死也就由该单位全部包下来。这种体制使得人才培养带有一种典型的组织人特征。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观念 在计划体制下,教育基本上被定位为一种封闭的,与市场无涉的领域,定位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并且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和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这样一种对教育的定位曾经是人们对教育的一种普遍的认识。 对教育的这样定位,源于人们对教育所拥有的一个几十年来一直根深蒂固的观念,即教育是一种国家的权利和责任。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观念 1982年制定的我国《宪法》仍然是从这样一个出发点来规定教育的:“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见1982年颁布的《宪法》第19条。该条的最后一款尽管规定了“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但是这类教育体制不过是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办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这些由企事业单位或集体经济组织所办的学校并没有超出国家举办的性质。事实上,社会力量真正介入办学,是20世纪80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