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曲学中的情趣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曲学中的情趣论.pdf

第43卷第4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43No.4 2015年7月 andSocid Jul.2015 Sciences) Jouma/ofLiaoningUniversity(Philosophy 明代曲学中的情趣论 祁志祥 (上海政法学院研究院国学所,上海201701) 摘要:明代中后期,戏曲美学界发生过本色论、情趣论、折中论的论争。其中,情趣论以汤显祖为代表,崇 尚不拘理法之“至情”和“趣味”,主张为了戏文的“意趣神色”,传奇可写虚构之情,“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不妨 拗折天下人嗓子”。后来王思任、茅元仪、茅唉等人加以声援和继承。如茅氏兄弟声称:“事不奇幻不传,辞不奇艳 不传。”情趣论的曲学主张既有合理之处,也有片面之处。作为明代曲论三派之一,明代情趣论的曲学主张具体 是怎样的?得失如何?试加检讨甄别。 关键词:情趣派;汤显祖;王思任;茅氏兄弟;张琦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15)04—0148-06 明代中叶,曲论中流行着以崇尚真情、俗语、合律为特征的“本色”论…。但到明代后期,汤显祖则从 “情趣”出发,打破音律的约束,追求用语的华美,热衷于以虚幻的情事代替原有的真情描写,由此批评同 时代的本色派代表沈臻,并与之发生过一场论争。后来王思任、茅元仪、茅哄等人对汤显祖的主张加以声 援和继承,又引来本色派后继者的批评。它既有合理之处,也有片面之处。于是不少学者站在折中的角度, 合本色派与情趣派之长,避两派之短,提出更为全面的折中主张(2]。关于汤显祖为代表的情趣论,现有文 学史或依据汤显祖的出生地,称之为“,tSJII派”,或依据其旨趣,称之为“言情派”。事实上,追求协律的本色 派未必排斥言情,只不过本色派写的是现实之情,,t备JII派写的是虚构之情、想象之情而已。因此,笔者认为 称临川派为“情趣派”更为合适。作为明代曲论三派之一,以《牡丹亭》作者汤显祖为代表的明代情趣派的 曲学主张究竟是怎样的,又有何得失,本文试作甄别检讨。 一、汤显祖:“为情作使,劬于伎剧” 《一)尚不为“理法”所拘之“至情” 汤显祖少时曾师从泰州学派的思想家罗汝芳。后来受到李贽思想的影响,并与著名禅师真可(号紫 柏)相友善。这三人对他的思想形成起了很大作用。他在《答管东溟》中曾自述:“如明德师(指罗汝芳)者, 时在吾心眼中矣。见以可上人(真可)之雄,听以李百泉(李贽)之杰。寻其吐属,如获美剑。”泰州学派即以 出生于泰州的王艮为首的王学左派。它是对王阳明理学的反叛。王艮说:“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3]罗汝芳禀承师说,主张率性而为,“以赤子之良心,不学不虑为 的”[4]。李贽对王艮称道有加,说“阳明先生门徒遍天下,独有心斋(王艮号)为最英灵”[5]。他将王艮的“良 收稿日期:2015—02—10 作者简介:祁志祥,男,江苏大丰人,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政法学院研究院国学所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 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文艺学,美学。 ‘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美学史的重新解读”(05Bzw010)。 万方数据 第4期 祁志祥:明代曲学中的情趣论 149 知”改造为“童心”,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6],肯定人的“好货好色”本性。真可是明代四大禅师 之一。禅宗发展到宋代,在般若学中观方法的指引之下,打着“真不离俗”“俗中求真”的旗号,体现出强烈 的世俗化倾向,出现了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

文档评论(0)

o25ju79u8h769h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