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悲情、死亡与精神家园——作家蒋韵访谈.pdfVIP

生命悲情、死亡与精神家园——作家蒋韵访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悲情、死亡与精神家园——作家蒋韵访谈.pdf

第43卷第4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43No.4 2015年7月 Journd andSocialSciences) Jul.2015 ofLiaoningUniversity(Philosophy “从一开始,我就是轰轰烈烈一群人之外的形单影只的一个。我是我自己的旗帜,尽管被高 原的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但破碎的旗帜也是旗。它猎猎地飘扬也自有它的一点壮烈之处。” ——摘自蒋韵《我给我命名》 提到山西女作家蒋韵,这是文坛上一个熟悉的名字,却又是文坛上特立独行的“局外人”。她曾在 1979年以处女作《我的两个女儿》问鼎文坛,助推了当时的“伤痕文学”浪潮,但之后,她便偏离文坛主流 自成格局,并逐渐成为新时期女作家中成就斐然的代表人物。在迄今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蒋韵已发表 300多万宇作品。包括中短篇小说集《失传的游戏》《现场逃逸》《完美的旅行》《心爱的树》;长篇小说《隐秘 盛开》《栎树的囚徒》《红殇》《我的内陆》《闪烁在你的枝头》《人间》(与李锐合著);散文集《春天看罗丹》《悠 长的邂逅》等等。蒋韵的作品多次被全国各类 选刊,如《新华文摘》《小说选刊》等转载,并有 多部作品翻译成英文、法文在海外发表、出版。 她获得过中国作协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 说奖、山西省“2004--2006年度赵树理文学奖· 长篇小说奖”、“上海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 项。2002年,蒋韵与丈夫孪锐先生去美国爱 荷华大学参加了“国际写作者计划”j2005年, 加盟由英国坎农特出版公司发起的、有三十多 个国家的出版机构参与的“重JzE.神话”项目。蒋 韵以抒情的、诗的方式留给文坛一个悲情的背 蒋韵近照 影,唤起读者对精神家园的守望。 生命悲情、死亡与精神家园——作家蒋韵访谈 张 赘(采访者) 蒋韵(作家) (辽宁大学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张赞(以下简称张):蒋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访问!您从事写作很早,1979年发表的《我的 两个女儿》被视为新时期山西“伤痕文学”的代表作,您的文学道路算到今天有三十五年了。这三十多年 里,您的文学观念有过怎样的发展、转变?您曾提到2003年的美国之行对您影响很大,那之后的创作也有 了新变,能详细谈谈吗? 蒋韵(以下简称蒋):在我最初写小说的时候,心里只有好的小说范本,还没有任何文学观念。我热爱 收稿日期:2015—05—05 作者简介:张赘,女,辽宁海城人,文学博士,辽宁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当代小说。 万方数据 162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焦 阅读,我心里的好小说是《红楼梦》,是《战争与和平》,是《安娜·卡列尼娜》等等,所以,我觉得小说离我很 遥远。但突然间,卢新华的《伤痕》出世了,震动之余,也启蒙般地拉近了我和小说的距离。那时,我还在太 原师专读书,我的同学们对我说,蒋韵,你也可以写呀,你

文档评论(0)

o25ju79u8h769h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