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适白话诗鼓吹的是与非.pdf
胡适白话诗鼓吹的是与非101
胡适白话诗鼓吹的是与非
O毛 翰
(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摘要:胡适的白话诗理论鼓吹,主要见于《文学改良刍议》《谈新诗》及《尝试集》的三篇自序。《文学改良
刍议》所论“须言之有物”等八事全部与诗有关。《谈新诗》的论点有四:诗体必须大解放,诗的进化即诗体
解放,新诗语言须有“音节”,新诗语言须“具体”。《尝试集》自序的主要论点是:作诗如作文,文学革命毋
庸置疑,打破一切枷锁镣铐,新诗的音节须顺应诗意,旧诗如缠脚新诗是天足。这些理论鼓吹,在当时无不切
中时弊,待时过境迁,则无一不可质疑。
关键词:胡适;白话诗;文学改良刍议;谈新诗;尝试集
中图分类号:1207.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15)03—0101—13
胡适关于白话诗的理论鼓吹,主要见于几个文本:《文学改良刍议》《谈新诗——八年来一
件大事》以及《尝试集自序》,包括初版自序、再版自序和四版自序。近一个世纪过去了,
白话诗仍未走出被质疑的困境,虽不曾“一失足成千古恨”,却已是“再回头已百年身”了。回
顾当初首倡者的激情鼓吹,以近百年来探索前行的经验教训,检视其理论的是非得失,应该是一
件不无意义的事。
一 《文学改良刍议》之刍议
1916年8月21日,胡适给陈独秀的信中说:“年来思虑观察所得,以为今日欲言文学革命,
须从八事人手。八事者何?一日不用典。二日不用陈套语。三日不讲对仗。(文当废骈,诗当废
律)四日不避俗字俗语。(不嫌以白话作诗词)五日须讲求文法之结构。此皆形式上之革命也。
六日不作无病之呻吟。七日不摹仿古人。语语须有个我在。/kEl须言之有物。此皆精神上之革命
也。此八事略具要领而已。其详细节目,非一书所能尽,当俟诸他日再为足下详言之。”10月1
日,陈独秀复函:“承示文学革命八事,除五、/\--项,其余六事,仆无不合十赞叹,以为今日
中国文界之雷音。倘能详其理由,指陈得失,衍为一文,以告当世,其业尤盛。”①胡适于是撰
成《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在1917年1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上。
由百余字的要领,到六千多字的文章,八事的顺序倒过来,首先强调“须言之有物”,然后
收稿日期:2015—03—27
作者简介:毛翰(1955一),男,湖北广水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①胡适与陈独秀这两封信,载《新青年》第二卷第二号,1916年lO月。
万方数据
O1
102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5年第3期
依次是“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
仗…‘不避俗字俗语”,想来是主次分明的需要,但其中属于形式的“须讲求文法”与属于内容
的“不作无病之呻吟”顺序颠倒,则应是疏忽所致。
此八事全部与诗有关,亦不妨作为《诗歌改良刍议》。下面,笔者试依其内容与形式的顺
序,就其所论的得与失,逐项作一浅析。
1.关于“须言之有物”
胡适写道:“吾国近世文学之大病,在于言之无物。今人徒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
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吾所谓‘物’,非古人所谓‘文以载道’之说也。吾所谓
‘物’,约有二事。”“(一)情感”,“(二)思想”。“近世文人沾沾于声调字句之间,既无高远
之思想,又无真挚之情感,文学之衰微,此其大因矣。”
对于“须言之有物”这一项,陈独秀原本是有疑问的:“欲救国文浮夸空泛之弊,只第六项
‘不作无病之呻吟’一语足矣。若专求‘言之有物’,其流弊将毋同于‘文以载道’之说?以文
学为手段为器械,必附他物以生存。窃以为文学之作品,与应用文字作用不同。其美感与伎俩,
所谓文学、美术自身独立存在之价值,是否可以轻轻抹杀,岂无研究之余地?”①为此,胡适行
文做了解释,说他所谓“言之有物”,与载道无关,而是指作品有情感有思想。而陈独秀的另一
疑问:“况乎自然派文学,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