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专题2第3课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docVIP

江苏扬州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专题2第3课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扬州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专题2第3课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doc

第3课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基础知识】 1. 经典: 末年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句式以四言为主 奠定中国文学 传统 后成为 经典 魅力 : 时期楚国产生 句式灵活 情感流露 《离骚》 奇特 魅力千古流传 风采 : 时期创造 并用 气度恢宏 东汉活泼清新 气象 :大唐繁盛 灿烂诗篇 诗仙浪漫 诗圣针砭 文章 气象万千 境界 :兴起于 辉煌于宋 长短句式 词调倚声 柳永 婉约清浅 东坡豪放 境界旷远 易安 婉约愁伤 稼轩壮志 豪放胸襟 共赏:兴起于 繁荣于元 散曲活泼 小令套数 通俗 汉卿窦娥 雅俗共赏 古典:渊源久远重宋元 话本生发章回篇 代长篇 盛况空前 水浒三国 西游封神 白话短篇 三言二拍 有 一代 讽喻以谴 儒林红楼 孽海聊斋 啼笑归尘 市民需求 2.分析模式:随着城市 的发展, 的繁荣, 发展壮大, 市民阶层的 需求,呼唤出中国(某某文学体裁)的黄金时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习题精练】 1.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后者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2.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②通俗文学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变化 ④城市经济繁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4.“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景物,表达豪迈奔放感情 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5.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6.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进它兴起的社会原因主要是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7.下列属于明清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是 ①《三国演义》 ②《红楼梦》 ③《儒林外史》 ④《水浒传》 ⑤《聊斋志异》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8.郭沫若先生为山东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 A.苏东坡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全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可能是 A.陈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 D.杜牧 10.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 A.邓世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