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历史人教选修1同步练习: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docVIP

2015高中历史人教选修1同步练习: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高中历史人教选修1同步练习: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doc

课时训练4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一、选择题 1.《山海经·海内经》曰:“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根据考古发现,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大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这一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周王朝的瓦解而不是强化了它的统治。 答案:C 2.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齐桓公与管仲画像砖 A.齐桓公曾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 B.管仲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C.管仲改革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D.管仲改革增强了齐国的综合国力 解析:管仲在改革中推行“相地而衰征”,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赋税,这就在实际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占有的合法性,但他没有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承认土地私有制。 答案:B 3.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解析:透过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春秋时期“初税亩”的税制改革反映了逐步废除西周以来井田制下的土地国有制,实际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故选A项。 答案:A 4.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 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礼乐制度崩溃[来源:学优高考网] 解析: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籴法是针对“谷贱伤农”而提出的;以《盗法》为《法经》首篇说明主要是用刑罚来维持社会秩序,加强王权。结合材料可以判断,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农民因为谷贱破产而沦为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 5.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  ) A.增强秦国国力 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 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 解析:在诸侯争霸的背景下,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以便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选A项。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来源:gkstk.Com]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来源:学优高考网] 材料二 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者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材料三 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籍而不税。初亩者,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材料四 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 ——《诗经·大田》诗的大意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新现象?材料二中“铁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初亩者,非正也”?材料四反映的情况是在“初税亩”实行前还是实行后出现的?为什么? (3)“初税亩”的实行对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有何作用?[来源:学优高考网]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和材料二中的“铁官”等信息归纳新现象,然后回答“铁官”的任务。第(2)问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三,然后对照材料四,分析公田、私田的变化情况,归纳总结。第(3)问考查对材料深层次的理解能力,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角度来考虑土地私有制出现的影响。 答案:(1)社会生产中出现牛耕和铁制工具。教导各行业掌握和使用铁器。 (2)原先实行土地国有制,不承认私田的出现,认为交税是不合法的。实行前,因为私田不交税,私田数量超过公田。 (3)促进了私田的开垦,出现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走向解体。 7.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