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视野下我国容隐制度之构建.pdf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亲亲相隐”是指对于涉嫌刑事犯罪的嫌疑人、被告人,其近亲属可以对 其进行藏匿、包庇或拒绝作证,而国家法律对此予以宽容、不予追究其亲属刑 事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亲亲相隐”是国家法对民间法的一种宽容与谦让,其 目的在于维护作为社会最基本组成单位的家庭和睦,尊重对人类而言具有重要 意义的亲情伦理关系,是人文主义精神在立法中的现实体现。我国的亲属容隐 制度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最后趋于消亡的一个曲折过程。近年来,关于容隐 制度重新入法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经过十年的呐喊,亲属容隐制度在中国却 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究其缘由,容隐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结合体, 其中既有契合现代法治精神的合理内核,也有过时的封建糟粕。实际上它体现 了法律对不同的社会价值进行权衡、取舍的一个博弈过程,并不能简单地用对 与错来对其进行评价。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个对亲属容隐制度持否定态度的国家之一。我国 古代从《论语·子路》中孔子提出“父子相隐”,直至清末变法为止,亲属容隐 制度在我国有着长期的发展历史,而我国现行法中容隐制度的缺失,导致了许 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并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法治进程。近来,理论界对“亲 亲相隐”的研究热度急剧升温,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范忠信教授为代表的一些学 者,在这个学术领域作出了辛勤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开拓性成果。与此同时, 不仅在法学界,而且在伦理学界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关于应否在我国现行法 中重新确立亲属容隐制度,形成了两派相互对立的观点,后来武汉大学郭齐勇 教授将这些争论文章汇编成一本专著,命名为《儒家伦理争鸣集》,并于2004 年正式出版。但是,理论界对亲属容隐问题仍然缺少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 尤其是关于如何重新构建契合现代法治精神同时又能够适应中国国情的容隐制 度,这方面的专著较为少见,而这恰恰是容隐制度的一个焦点所在,故而本文 将重点放在了我国容隐制度的构建上面,以期通过自己的工作,对我国亲属容 隐制度的立法完善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刑事实体法中的容隐制度构建问题。在这一部分,文章首 先分析了我国目前刑事实体法中关于容隐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其成因,然后阐述 了容隐制度的缺失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在我国刑法中重新构建容隐制度的现实 可能性,最后是具体的构建设想。 第二部分是以刑事程序法中的容隐制度为出发点的,主要是关于亲属的证 人作证特免权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容隐制度的立法现状及 成因,然后论证了构建亲属特免权制度的可能性,分析了其价值内涵及国外法 学界关于亲属特免权的一些正当性理论,并提出了若干立法设想。 第三部分是以现行司法制度为视角的,主要是从行为规范、裁判程序与裁 判制度以及执行程序与执行制度等几个方面出发,提出系统的建议与构想。 第四部分是以法律意识为视角韵。从中西方不同的法律文化背景出发,试 图找出容隐制度在我国现行法中销声匿迹的深层次原因,并分析了容隐制度缺 失对社会公众的守法意识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宽严相济:亲属容隐制度:构建 Abstract Relatives”refersto ofcriminal ”Shielding suspicion to statelaws be orrefused closerelatives them,harboring testify,but mayhiding a to thecriminal oftheirrelatives havetobe legal tolerant,notpursue responsibility

文档评论(0)

liyb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