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科技发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与科技发展.ppt

中国文化与科技发展 1、李约瑟之谜 2、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阻碍因素、促进因素) 3、新时代运动与现代迷信 中国文化与科技发展 1、李约瑟之谜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 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 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Paradigm)的起源问题。 1.造纸术:东汉元兴元年(105年), 蔡伦(?~121)创打浆法,使植物纤维分解漂白,造出光洁而廉价的纸张,便利了文化的传播。 2.印刷术:唐代有雕版印刷。宋代庆历年间,毕升(?~约1051)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四大发明: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了指南针制造法。当时军队配备指南鱼,用于夜行军。南宋海船装备针盘(磁罗盘)。 4. 火药: 北宋曾公亮《武经总要》记载用硝、硫、炭合成火药的方法, 当时军队配备有火器。宋金战争中,宋军有震天雷。南宋绍兴3年(1133 )将军陈规制作巨竹火枪,竹筒内置“子窠”,类似子弹。 3.指南针: (一)整体观 一直持有整体直观、思辨推理的思维方式,并不断强化、完善,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整体观。 中医学最能体现“整体观” 中医用阴阳五行学说说明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如果把中医学术理论比做 一棵大树,那么阴阳五行 就是这棵大树的根 。 五行 五方 五时 五气 颜色 器官 金 西方 秋天 燥 白色 鼻孔、皮毛、肺脏、大肠 木 东方 春天 风 青色 绿色 筋、眼睛、肝、胆 水 北方 冬天 寒 黑色 蓝色 骨、耳朵、肾脏、膀胱 火 南方 夏天 暑 红色 紫色 脉、舌头、心脏、小肠 土 中央 长夏 湿 黄色 啡色 肉、嘴巴、脾脏、胃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 ★五行中相生相克的关系,可以分析解释人体五脏疾病的相互关系; ★在养生保健方面与四时变化特点相吻合、适应。 (二)实用性 科学研究的直接目的不是着眼于探索自然的奥秘,而是为满足生产实践和国家统治的需要。 一方面是为历法服务的(统治阶级统治需要); 另一方面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关系密切。 古代天文学高度发达 如: 古代地理学一直很受重视 中国幅员辽阔,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为了有效的管理国家,历来注意掌握地方的疆域沿革、山川形式、城邑关津、户口贡赋、民俗物产等状况 中国文化与科技发展 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 《中国科技史》 一种解释是: 15 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之后,扩大了欧洲人的生活空间,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激活了他们的思想,从而产生了新的发明。 后期的发明主要出于美国 一种解释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移民到了美洲,换了天地,耳目一新,摆脱一切传统束缚,从头思考问题,引发出新的创造。 16世纪在意大利(1540~1610)。 17世纪在英国(1660~1730)。 18世纪在法国(1770~1830)。 19世纪在德国(1870~1920)。 20世纪在美国(1920~至今)。 学术要自由 创造要刺激 日本学者提出“科学中心转移说”。 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25%的地区是科学中心。文艺复兴以来,科学中心的所在地不断转移。 (一)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科技发展形成了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本位 广大农民缺乏进行大规模技术革新的动力。 难以形成科技转化的市场机制。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二)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技术的严重束缚 一方面 1.专制制度把知识分子牢牢地栓在依附权势的政治圈子里。 2.科举制诱使封建文人把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都用于研读儒家经典。 另一方面 官方机构组织和管理科学技术的出发点是协助政务,治理国家,并非以探索自然奥秘为目的。 (三)重文轻技的文化价值观念对 科学技术发展的扼制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一个 “重文轻理”的传统。 文学 艺术 史学 哲学 自然 科学、技术 儒学强调中庸, 推崇自我克制、谨慎小心、循规蹈矩。 科学是探索与创造,需要勇敢和大无畏精神。 科学需要好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