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健脾化湿化瘀通络治疗痹证机制探讨
从湿瘀论治痹证探析
张晓军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8)
作者简介:
张晓军(1976-),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副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
TelE-mail:zhecho223@
通讯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207号安徽中医学院国医堂 张晓军
摘要:痹证病因病机复杂,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湿邪作为六淫之一,是痹证发生的根源。脾居中焦,主运化水湿,为气血生化之源,与湿邪内生关系密切,是痹证发生的所责之脏。脾虚湿盛,湿瘀搏结是痹证主要病机特点,健脾化湿、化瘀通络是治疗痹证大法。
关键词:湿邪 脾虚 血瘀络阻 痹证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痹证病因病机复杂,常反复发作,病程缠绵难愈。《神农本草经》云:“痹,湿病也”。湿作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一,既可是致病因素,亦可是病理产物,《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阐明了湿作为痹证的重要的致病因素,在痹证的发病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谓:“内外所感,皆由脾气虚弱而湿邪乘而袭之”。 说明脾气不足既可使湿从外受,也可因运化功能低下而令湿从内生。由此说明痹证之根源与湿、脾关系密切。
1湿邪致痹的病因病机
1.1痹证湿邪产生原因
湿分外湿、内湿,外湿与环境有密切关系,气候变化是常见因素之一,气候有“不至而至,至而不至,未至而至,至而太过”之变化,人与大自然变化息息相关,自然界湿气太过,超过人体自然调节能力,则会被湿邪所伤;居住或者工作环境过于潮湿,如居住湿地、淋雨、从事水中作业、汗出当风、夜间露宿、冷气间工作等,都是外湿产生的主要原因,朱丹溪认为外湿产生多由“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
内湿与脾气亏虚有关,若素体脾胃亏虚,或长期嗜食肥甘厚腻,饮食过于生冷,情绪调节不畅等都可以导致脾气亏虚,湿邪内生。
故湿邪的产生既有内在因素,亦有外在因素。外湿内湿常相互影响,外湿伤脾,则脾失健运,易致内湿丛生;内湿素盛之体,最易感受外湿。
1.2湿邪特性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雾伤于上,湿伤于下,湿流关节…”“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
湿为阴邪,易袭阳位,轻者阻遏阳气运行,重者伤人阳气;湿性趋下,湿性重着粘滞,容易停留关节肌肉局部;湿邪缠绵,湿邪不独伤人,常与其他邪气合并,与风邪相合则成风湿之邪气,与寒邪相合则成寒湿之邪气,与热邪相合则成湿热之邪气,与暑邪相合则成暑湿之邪气,与瘀相合则为湿瘀之邪气,与痰相合则成痰湿之邪气,病邪一旦形成,则缠绵难愈。
1.3湿邪致痹机制
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在痹证中风、寒、湿诸邪致病各有侧重,如风邪所胜为行痹,寒邪所胜为痛痹,湿邪所胜为著痹,但多以湿为基础,风、寒、热往往与湿相合而为病。
《灵枢·百病始生篇》所论“湿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也”。《金匮要略》云“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湿邪一旦形成,则易于其他邪气相合而成胶结之势,若形成风湿之邪,则关节肌肉游走疼痛;若形成湿热之邪,则关节肌肉疼痛灼热;若形成寒湿之邪,则关节肌肉疼痛发凉并伴有畏寒怯冷,抚之不温;则形成湿瘀之邪,则关节肿大刺痛剧烈,若形成痰湿之邪,则关节疼痛肿胀,甚则关节变形、活动障碍等。痹证临床多见关节重着粘滞、关节局部肿胀疼痛并伴有周身困倦乏力、食欲减退、大便溏薄等,实为湿邪流注肌肉经络关节之间,则阻遏阳气运行所致。
2脾与湿、痹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中医学对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概括,正常人体水液代谢有赖于脾的运化,肺的宣化,肾的蒸化,膀胱的气化,三焦的通化,任何一环出现障碍都有可能会导致湿邪内生。而脾的地位尤为重要,脾居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行属土,为后天之本,喜燥而恶湿。脾主运化,湿邪内生发病则责之于脾,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体内水液有所归,上能输布以养肺,下能输布以养肾。
若外湿之邪侵袭人体,除阻滞脏腑经络气血运行,最易困阻脾气,导致脾失健运,脾运失司,水液不循常道,则内湿由生,内湿既是病理产物,亦是致病因素,内湿产生则容易招致外湿而形成内外合邪。《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项强,皆属于湿……,或因饮食失节,或因劳倦内伤,或外受寒湿之邪,均可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则上不能输精以养肺,下不能输精以养肾,津液输布异常,则内生痰湿、水饮等病理产物。或使气血生化乏源,营卫失于调和,筋骨血脉失去调养,肌肉不丰,四肢关节失养,风寒湿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