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公民参和研究述评.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 年 第 6 期 政 法  社会学 近十年国内公民参与研究述评 * 郭小聪  代 凯 [摘  要] 公 民 参 与 是 当 前 国 内 学 术 界 研 究 的 热 点 议 题 之 一 。 通 过 对 近 十 年 国 内 公 民 参 与 的 已 有 研 究 进 行 梳 理 , 研究 发 现 , 围绕 非 制 度性 参 与 是 否 属 于 公 民 参 与 , 学者 们 对 公 民 参 与 概念的理解 存 在 广 义 和 狭 义两 种 认 知 。 关 于 国 内公 民 参 与 实 践 的研究 存 在 制 度 — 结构 分 析 和 过程 — 事 件 分 析 两 种 路 径 , 形成 了 参 与式 民 主 、 参 与式 治 理 和 社会资本 三 种 理 论 取 向 。 已 有 研究 存 在 研究方法 非 规 范化与 缺少 理 论 建 构 等 问题 。 在 研究中 保 持 问题 意识 和 方法意识 、 构 建 本 土 化 的理 论 与 开 展 高水 平 的 定 量 研究 , 是 未 来 公 民 参 与 研究的方 向 。 [关键词] 公 民 参 与 参 与式 治 理 决 策 制 定 〔中图分类号〕 D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 (2013) 06-0029-07 近年来, 随着国内公民参与实践的增多和形式的创新, 以及中央提出 “扩大公民有序 政治参与 ” 等 政策导向影响下, 公民参与研究吸引了许多行政学、 政治学和社会学等 学科学者的关注 并取得了一批富 有价值的成果。 公民参与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导向性, 如何使公民 参与取得好的效 果是学术研究应 有的 实践关怀。 为推进国内公民参与研究的知识累积与公民参与实践的有益发展 , 本文试图对近十 年国内公 民参与的已有文献进行梳理。 一、 西方公民参与研究引介 国内学界关于公民参与的研究始于对西方公民参与概念和理论的 引介 。 在西方发 达国家, 公民参与 政府决策或公共政策制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 理论研究方面也积累了相当多颇具价值的文献 。 因 此, 对西方公民参与研究的引介成为早期国内公民参与研究的一个 重要内容 。 从时 间序列上看, 国内 学 者对西方公民参与研究的引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阶段 , 学者们探讨的问 题更多地集中在 公民参 与的内涵、 方式类型、 优缺点和理论依据等; 近年来?? 学者们关 注的焦点开始转 向公民参与的策 略 、 模 型等问题。 对公民参与的内涵、 方式类型、 优缺点和理论依据等问题的探讨带有 比较明显的规 范分析和功能分 析色彩。 已有研究中, 党秀云基于西方公民参与研究文献 , 对公民参与 的内涵、 价值和 方式等问题进行 了一般性的分析和介绍 。 [1] 一些学者 借鉴 Arnstein 的 “公民参与 阶梯理论 ” 和 托 马 斯 以 “政 策 质 量 ” 和 * 本 文 系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重 大 项 目 “公 民 参 与 和 中 国 民 主 行 政 模 式 的 建 构 ” (12JJD840004) 、 中 山 大 学 “985 工 程 ” 三 期 建 设 项 目 的 阶 段 性 成 果 。 作者简介 郭小 聪 , 中 山 大学中国 公 共 管 理研究中 心 、 政 治 与 公 共 事 务 管 理学 院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代 凯 , 中 山 大 学 政 治 与 公 共 事 务 管 理 学 院 博 士 生 (广 东 广 州 , 510275)。 - 29 - “政策可接受性” 的 划分标准, 依据不 同方式 的 参 与 程 度 和 对 决 策 制 定 的 影 响 力 , 对 不 同 的 公 民 参 与 方 式进行了类型学的划分。 [2] [3] 除了一般性的功能分析外, 一些学者援引西方学者 Irvin 和 Stansbury 的研究, 从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 公民收益/损失和政府收益/损失四个维度, 分析了公民参与的优缺点。 [4] [5] 此外 , 不少学者从参与式民主理论、 强势民主理论以及协商民主理论等追溯了公民参与的理论依据 。 [6] [7] [8] 近年来, 国内学者关于西方公民参与研究的引介凸显出一种实证研 究偏好的倾向 , 对公民参与策略 和模型的关注正是这种转向的集中体现。 造成这种转向的部分原因是公民参与的 规范性研究已经 积累了 相当多的成果, 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研究我国公民参与实践迫切需要实证 研究的指导 。 已有 文献关于公 民 参 与 策 略 和 模 型 的 引 介 还 不 多 , 代 表 性 的 研 究 有 : 陈 芳 介 绍 了 Creigh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