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Ⅲ配离子氧化醇类、羧酸类有机物的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pdf

CuⅢ配离子氧化醇类、羧酸类有机物的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lassified Index: CODE: 10075 U.D.C.: NO: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 Science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oxidation of some alcohols and carboxylic acids organic compound by Cu(III) complex ion Candidate: Liu Yan-ping Supervisor: Prof. Shan Jin-huan Specialty: Physical Chemistry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Science University: Hebei University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 June, 2012 摘 要 摘 要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二过碲酸合铜(III)氧化丙二醇甲醚、丙二醇 乙醚、1,2-丁二醇、麦芬新、磺基水杨酸和 2-氨基异丁酸化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2- - 通过实验分别讨论了[还原剂]、[TeO4 ]、[OH ]、离子强度的变化对反应体系表观速率常 数 kobs 的影响,求出了不同温度下的速控步速率常数以及298.2 K 时的活化参数。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二过碲酸合铜(III)在碱性介质中主要存在的形式是低质子的配 - 离子[Cu(H TeO ) ] ,并且提出了以质子化程度低的 Cu(H TeO )作为活化中心与还原剂 4 6 2 3 6 形成中间络合物,再通过内部电子转移,最终得到产物的反应机理。 研究表明,在准一级条件下,在不同的反应体系中,反应对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 醚、1,2-丁二醇、麦芬新以及磺基水杨酸均为分数级,而 2-氨基异丁酸的反应级数为 1 n 2 。我们还发现:由于还原剂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有所差异,导致表观速率常数随着氢 氧根的变化有所不同。其中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醚、1,2-丁二醇、麦芬新以及磺基水 杨酸的表观速率常数随氢氧根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 2-氨基异丁酸的表观速率常数随氢 氧根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基于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在同一温度下二过碲酸合铜(III)氧化 不同还原剂时,反应速率不同:丙二醇甲醚的反应速率常数小于丙二醇乙醚;麦芬新的 反应速率常数小于 1,2-丁二醇。 通过假设提出的反应机理,能很好的解释我们的实验现象。我们的研究验证了配合 物以低质子化的形式存在的假设更为合理。通过这类反应体系的动力学及宏观实验研 究,为动力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证据,且为分析化学的定量分析和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动力学及机理 氧化还原反应 二过碲酸合铜(III) 丙二醇甲醚 丙二醇乙醚 1,2-丁二醇 麦芬新 磺基水杨酸 2-氨基异丁酸

文档评论(0)

hblybd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