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惟有东坡居士好,姓名高挂在黄州
——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生存样态及其文学、书法创作
自 锐
摘要作为北宋文坛、书坛的翘楚,苏轼不仅以其卓越的诗、词、文、书、画
多方面的艺术才情吸引着人们走近“苏海”,还以其独特的精神魅力和人格内涵让
后世学者垂青和敬仰,因而东坡研究向来是学术界中的一块“熟地”,先贤时贤治
苏之学,用功甚勤,成果颇丰。茫茫“苏海”,烟波浩渺,笔者于苏轼文学、书法
颇感兴趣,拟就以其文艺创作的高峰时期——黄州五年作为研究中心,做出粗浅分
析。
艺术的伟大魅力正在于可以揭示生命个体的形上思考,直探人生的深层体验,
于是结合个体的生存样态探讨其艺术创作会更具说服力。苏轼研究亦如此。黄庭峰
有言日:“东坡道人在黄州时作,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
笔下无~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而笔者以为黄州时期苏轼的艺术创作之所以可以
获得飞跃,可以迈进~个崭新的境界,关键还在于“乌台诗案”和黄州之贬后的“痛
定思痛”,在此借用西方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等人的理论解
读苏轼的诗文创作,旨在更有力地阐明苏轼的存在样态,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黄州之贬的缘起。2、黄州时期生存的“荒诞”体验以及融合儒、释、道思想后
对存在样态的反思。3、日常生活的情感体验:苏轼以近乎审美的心态通过劳作、
游览、交友等方式,使自我得到解脱,逐渐由“自在的”生活走向“自为的”生活。
黄州时期是苏轼文学、书法创作的极大丰收期和辉煌期,许多流传千古的绝唱
和书作就问世于此时,这些作品成功地反映了苏轼思想上的隶变,体现出他超越忧
患、超然物外、旷达自由的精神气象。具体而言,分为以下两个部分论述:l、初
至黄州,苏轼创作主要表现为苦闷抑郁心境下的表层性的情绪性的至情宣泄。此时
的代表作有诗作:《梅花二首》、《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寒食雨二首》,书作:《梅
花诗帖》、《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寒食帖》等。这部分的论述笔者把诗作、书作
合二为一详尽分析了其文学作品中的感伤情怀以及书法文本中的畅意抒写。2、黄
州后期,苏轼诗、词、文风呈现出旷达清逸的美学新貌,代表作品有《东坡》、《定
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前后赤壁赋》等,其书法创作体现为创作主体人格修养、
胸次情怀的表征,多了几分静穆与典雅,平添了几分轻松与超然,形成了以《前赤
壁赋》为代表的丰腴肥厚的“东坡体”。
综上所述,本文对于苏轼黄州时期的生存样态和文学、书法创作的分析并非意
欲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表层层面,而是旨在点明苏轼存在的独特意义,即以其立
身行事为中国士子解决人生困境提供一条可以效法的精神之路,并借其艺术创作的
杰出成就凸显苏轼在宋代文坛、书坛的先锋地位,正是苏轼真正开启了宋代文学、
书法的“尚意”之风。
关键词: 生存样态 文学创作 书法创作
II
and of
Life,Literature
Calligraphy
to
Shi hisBanishment
Su during Huangzhou
BaiRui
in literatureand Shiwas
AbstractEminentNorthern
Song calligraphy,Su
in and his
literature,calligraphypainting,moreoverunique
outstandingpoetry,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微机电量变送器及其自适应电流保护的综合的分析.pdf
- 维生素A、E对獭兔生产性能及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pdf
- 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分析及其实践.pdf
- 文本和基因__--__论传统绘画教材《芥子园画谱》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pdf
- 文本和媒介:西游系列文本的分析.pdf
- 文理专业及其英语高低水平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差异:从社会心理学及其情感角度探讨.pdf
- 文学翻译理解过程__--__文本视界和译者视界的融合.pdf
- 文学翻译中译文读者的角色__--__巴赫金对话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pdf
- 文言、白话作品文化群落的比较及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pdf
- 稳定性理论及在车辆动力学中的应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