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免疫毒素mST的表达、纯化及细胞毒性分析.pdf

新型免疫毒素mST的表达、纯化及细胞毒性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免疫毒素reST的 表达、纯化及细胞毒性分析 硕士研究生:蔡华伟 导 师:卢晓风 中文摘要 免疫毒素因具有细胞选择性杀伤活性而在一些疾病治疗中显示出广 阔的应用前景。免疫毒素通常由识别片段和杀伤片段组成,识别片段决 定分子对细胞的选择识别特性,杀伤片段决定分子的杀伤效率和作用方 式【l】。活化T细胞是介导移植排斥的重要细胞,选择性清除活化T细胞 可能减轻移植排斥反应。活化T细胞表面诱导性表达T淋巴细胞相关毒 片段,融合能够作用于细胞膜的通道形成杀伤片段,构建的免疫毒素可 能选择性清除活化T细胞,具有被开发为新的免疫抑制剂的潜力。 根据这一设想,本研究分别选择了抗小鼠cTLA-4单链抗体mS和 能在真菌细胞膜上打孔的抗真菌肽T为识别片段和杀伤片段,设计了表 观分子量大约为34kD的新型免疫毒素reST;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先后 在原核大肠杆菌和真核毕赤酵母系统中进行表达;进而分离纯化重组蛋 白,并对其细胞杀伤活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 件下,经O.1 亲和层析,可以获得少量的可溶性mST蛋白;多数mST蛋白以不可溶 的包涵体形式表达,包涵体沉淀用6M盐酸胍进行溶解,然后在8M尿 素存在的情况下经Ni.NTA分离纯化,可获得大量reST包涵体蛋白;在 4。C,50raM M M mM Tris-HCl,lUrea,0.8 GSH,0.2 L-Arginine,2 四纠友坐亟±监塞 mM GSSH,pH8.0条件下透析复性48h,约70%包涵体蛋白可以被复性, 但是,在去除复性液中残留变性剂的过程中,蛋白损失较大,最终蛋白 浓度大约只有O.1mg/ml左右。 2)由于包涵体蛋白复性困难,重复性差,因此本论文迸一步选择能 够分泌表达重组蛋白的真核毕赤酵母体系对mST进行表达。将mST基 因插入pPIC9K后再通过电穿孔转入毕赤酵母GSll5,长出的单克隆经3 获得0.1mg目的蛋白。 3)活性分析发现,从大肠杆菌细胞质内分离纯化的可溶mST在0.5, 1和2uM浓度下,对小鼠淋巴瘤细胞(EL4)的杀伤率分别为360/扯11.2%, 440/o_+3.8%,64%:t:9.1%;从包涵体复性获得的mST在O.5,l和2uM浓 毕赤酵母表达体系中获得的reST在luM浓度下对EL4的杀伤率为 37.5%垃.2%。而单链抗体mS在这些浓度下对EL4没有明显杀伤作用。 上述结果表明,mST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和包涵体形式表达,但主 要为不具活性的包涵体;在毕赤酵母PIC9K体系中以可溶蛋白形式表达, 但产量不高,大约每升诱导培养基可获得lmg蛋白;活性分析发现,不 同来源的mST对EL4细胞均表现了一定的杀伤,表明该免疫毒素的设计 是可行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尚需进一步优化mST的表达条件,获取大 量的蛋白,对其体内外细胞杀伤活性及特异性进行研究,确定其抗移植 物排斥效果及作为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可能性。 关键词: 免疫毒素;免疫抑制剂;单链抗体;CTLA4;大肠杆菌表达系 统;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细胞毒性 and Expression,Purification Cytotoxicity of Novel lmmunotoxinmST 舰s.Candidate:Cai Huawei LH Supervisor.- Xiaofeng Abstract: Immunotoxins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花千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