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24《免疫调节》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必修3:24《免疫调节》课件.ppt

仔细阅读P37 ,思考以下问题: 1、第三道防线的“作战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3 第三道防线的“作战武器”又是什么?分布范围?有何特性? 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 四、 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检测抗原) 3.器官移植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 四 免疫学的应用 器官移植: 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但为减轻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第一道防线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吞噬细胞消灭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 概念: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 艾滋病 HIV(一种RNA病毒) 组成成分: RNA和蛋白质 相对浓度 HIV浓度 T细胞浓度 时间 HIV浓度增加T细胞逐渐减少,并伴随一些症状出现,如淋巴结肿胀 HIV最初入侵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 人体免疫系统几乎全部丧失 T细胞数量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 3 6 9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1、 性接触播:包括同性与异性之间的性传播。大多数人是通过与某个已经感染了HIV的人性交而染上该病毒。   2、 血液传播:其方式有多种,可通过(1)输入含有HIV的血液,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2)移植或接受了HIV感染的器官,组织。(3)通过 污染的针头经注射途经传。静脉注射药瘾者的HIV的感染亦高,药瘾患者相互间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也是HIV的重要传播途径。 3、 母婴传播:由带HIV的母亲通过胎盘传给婴儿或婴儿在通过产道时感染获得。近年来,这种由母婴垂直传播的方式随着育龄期妇女的艾滋病患者的增多而日益增多。 艾滋病预防 拒绝毒品、洁身自爱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不使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洞等 医疗器械严格消毒 血液和血液制品需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抗原 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 进入血液 T细胞 呈递抗原 B细胞 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 浆细胞 记忆细胞 产生 抗体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直 接 刺激 增殖分化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靶细胞 + 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 刺激 抗原 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 T细胞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可以调节生命活动,维持内环境稳态。如果有病原体入侵的话,内环境稳态也可能遭到破坏,比如一型糖尿病,可能是病毒入侵,使得胰岛细胞受损引起的。接问题探讨。 * 狭义上: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和有害物质的抵抗力。 是生物有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 问题探讨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 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 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2、人体能靠激素而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生命体又该如何应对呢? 机体通过免疫系统的调节,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调节 “非己”来自两个方面: (1)外来的入侵者; (2)“变坏了的”自身细胞。 免疫是建立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之上的。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发挥免疫 作用的细胞) T细胞 B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在骨髓中成熟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T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B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骨髓 造血干细胞 胸腺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转移至淋巴器官中 转移至淋巴器官中 效应T细胞 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效应B细胞) 和记忆细胞 抗原刺激 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不针对特定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后天形成、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 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皮肤、黏膜等组成 体液中的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