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337条款法律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美国337条款法律研究 (博士论文摘要) 专 业: 围际法 研究方向: 国际经济法 作者姓名: 吴民平 指导教师: 朱榄叶教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多边贸易体系与区域集团贸易体系 并存局面渐显,导致对外投资和贸易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与此同时,日本、 欧洲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也显示出了强劲的追赶势头,并对美国形成了有力 的挑战;原苏联和东欧各国则忙于经济转轨进一步拉大了与美国的差距;中国由于坚持 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并在劳动密集型的国际市场占有很大的市场 份额。面对国际经济环境的新的发展变化所构成的机遇和挑战,美国对其总体经济发展 战略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即以“经济安全”作为其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美国在其实用主 义思想的指引下,新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在美国朝野上下泛滥,而337条款的功能复苏和 扩张则在客观上对该思潮的勃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反倾销未了,337又起。”J下当中国企业忙于应付来自世界各国的反倾销调查时, 美国的337调查(即针对违反337条款的不公平做法及不公平行为所实施的调查,简称 “337调查’’)却再次牵动着中国企业的敏感神经。与反倾销不同,违反美国337条款 的代价不再是“花钱消灾”(征税)就能了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本文中以下简称“委 员会”或“ITC”)发布的排除令有可能把国外企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永远地拒之门外, 因此337调查具有更大的杀伤力。我国业内人士用这样的话来形容美国337调查的威力: “如果说反倾销是打击中国产品出口的常规武器,那么337调查就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那么,337调查究竟是怎样一种法律程序,为何会对国内企业会如此大的影响? 337条款全称为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原名《霍利.斯穆特关税法》 Actof 337条款经过美国1974年《对外贸易法》(Trade1974)、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 Tradeand 争法》(Omnibus Competition Round Actof Agreements 款的格局。337条款起初制定的目的在于提高美国的关税,但经历次修改后的337条款, 逐渐转向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侵权的不公平行为的规范。从现行337条款的具体内容来 看,大致可以分为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两大部份。其中实体性规定主要体现在第(a)项当 中,其他条款几乎都是对337调查的程序性规定。按照337条款第(a)项的规定,结合ITC 审理337调查的实践,ITC判断国外进口产品是否构成对337条款违反的标准,通常应 充分考虑以下三个要件:(1)存在不公平做法或不公平行为;(2)该做法或行为对美国国 内产业构成损害或威胁;及(3)存在符合该条款所规定的美国国内产业。 根据337条款及其相关规定,337调查由ITC主持进行。调查的启动可以由申诉方 向ITC申诉,或由ITC主动发起的方式进行。若经ITC调查后证明被申诉方的进口产 品符合上述337条款规定的不公平行为,则ITC将视具体案件的需要,对被诉侵权的进 口产品发布有限排除令、停止令,或普遍排除令等不同禁令。在发布普遍排除令的情况 下,涉案进口产品将临时或永久性地被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有时连被诉侵权产品的下 游产品同样难以幸免。由于在具体调查程序中,美国企业申请337调查相对比较容易, 而我国企业应诉337调查却存在着时问紧迫、费用高昂、证据收集困难以及程序陌生等 诸多困难,从而导致我国受调查企业多数选择采取“鸵鸟式”的不应诉战略,即使在积极 应诉的企业中,胜诉的案例也是风毛麟角。更现实的问题是,即使获得胜诉的裁决,企 业因此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如我国南孚电池等电池企业集团应诉美国劲量电池的337 调查一案,中国电池企业仅律师费一笔开销就高达250万美元。正因如此,我国企业在 遭受337调查之后,往往容易产生畏难而退的心理。 据不完全统计,以调查涉及的被诉方及/或产品来源国(地区)为准,自1972年4 口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十分巨大。就目前包含我国企业为被诉方的337调查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