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公共物质资本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ppt

财政学公共物质资本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财政学公共物质资本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ppt

公共物质资本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 贾俊雪 (一)理论分析 基本思想:将政府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引入模型中,给出相应的经济稳定均衡增长率;通过将此增长率与哈罗德—多马基本增长模型,即不包括政府部门经济的稳定均衡增长率加以比较,从而对公共物质资本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分析(Sardoni and Palazzi,2000)。 1.包含政府部门的均衡增长率 均衡增长率是整个经济平均投资生产率的增函数,是政府消费性支出比率a的减函数。 这意味着,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消费性支出,或提高财政投资潜在生产率来提高整个经济的稳定均衡增长率。 增加财政投资能否提高均衡增长率,取决于财政投资潜在生产率和民间投资潜在生产率的大小: 若财政投资潜在生产率高于民间投资潜在生产率,增加财政投资一方面会提高整个社会投资潜在生产率,另一方面在政府总支出不变的情况下,势必会减少政府消费性支出,从而提高经济的均衡增长率; 若财政投资潜在生产率低于民间投资潜在生产率,问题将变得较为复杂:一方面财政投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投资潜在生产率从而降低经济均衡增长率,另一方面,政府消费性支出减少又会提高经济均衡增长率,所以最终经济均衡增长率是否提高取决于这两方面影响力度的对比。 2.不含政府部门的均衡增长率: 3.对比分析: 新古典增长理论模型框架分析: 基本思想: 新古典增长理论暗含着传统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只具有水平效应,而对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路径没有影响。 但正如Mankiw, Romer and Weil(1992)、Barro and Sala-i-Martin(1995)与Ortigueira and Santos(1997)所指出的,经济从非稳定状态收敛到稳定状态即动态过渡(dynamic transition)时间很长,收敛率的典型估算大约为每年2%。这意味着,对于现实宏观经济而言,动态过渡也是十分重要的,而财政投资可以影响经济动态过渡。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框架下分析财政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重点在于分析财政投资对宏观经济动态过渡的影响,尤其是分析它对资本存量积累时间路径的影响。 分析框架多为新古典典型主体跨时优化模型,基本做法是将公共资本存量或公共资本流量引入企业的生产函数,从而分析财政投资对经济的动态影响。 特诺夫斯基和费希尔(Turnovsky and Fisher,1995)利用新古典典型主体跨时优化模型框架详细分析政府支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结论: 政府资本性支出对资本存量的长期均衡值的影响包括两部分: 一是资源撤出效应(resources withdrawal effect)。这反映出政府的资本性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民间部门所使用的资源,从而产生一个负的财富效应。这将引起工作努力的跨时替代,从而鼓励资本积累,并最终导致经济活力的总体扩张。 二是政府的资本性支出对私人决策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政府的资本性支出对民间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的影响。 内生增长框架分析: 基本思想 内生增长理论的政策含义十分明显: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公共资本投资来克服可以积累的生产要素收益递减性质,而使经济增长内生化;另一方面,通过相应政策来解决人力资本积累外部性、科研开发外部性和知识积累外部性等问题。 在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研究财政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集中在财政投资如何通过影响民间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科研开发水平和知识积累等因素来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增长。 Barro(1990)提出的AK内生增长模型、Lucas(1988)提出的包含人力资本积累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和Romer(1989)提出的包含科学研究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 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 Lucas(1988)提出“干中学”的思想 结论 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具有两种效应: 一是对经济平衡增长的直接正效应 二是对经济平衡增长的间接效应,这种间接效应源于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对民间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是正还是负取决于经济主体的消费跨时替代弹性的大小。 最终的结论是:当经济主体的消费跨时替代弹性较大时,政府物质资本对经济平衡增长具有正效应;当经济主体的消费跨时替代弹性较小时,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具有负效应。 由上述不同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的分析可知:理论上,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正负两种影响,最终的影响取决于它们的大小对比,并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判断。 (二)实证分析 生产函数法(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行为方法(behavioural approach) 向量自回归法(vector auto-re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