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药子、菊三七、雷公藤等部分中草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报道综述
黄药子、菊三七、雷公藤等部分中草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报道综述
戴康 湖南省 长沙医学院 410219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中草药;综述
随着中草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其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 尤其是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应用不当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较大。本文就近年来文献报道较多的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中草药作一综述如下, 以期引起医学工作者对中草药肝毒性的认识和重视。
1 单味药
1. 1 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 Dioscorea bulbifera L. ) 的块茎, 又名黄药、黄药根、黄独等。其性味苦寒,有消痰软坚、凉血解毒之功,常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1]。较早时蒋兆芬[2]报道了17 例用黄药子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 胃纳减少,乏力,恶心及肝脾肿大和黄疸。肝功能检查示: 谷草转氨酶(AST) 、谷丙转氨酶(ALT)均升高。宋崇顺等[3]对黄药子的毒性进行实验观察, 发现实验动物(狗) 的肝中央静脉高度扩张充血,肝窦扩张瘀血, 肝细胞普遍较疏松, 有的呈空泡样变和气球样变及小灶性坏死, 汇管区都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和嗜酸性细胞浸润, 且肝损害的程度与给药的剂量和时间密切相关。廖正秋等[4]报道16 例因甲亢、甲状腺瘤、纤维瘤等使用黄药子(大多数用量为10g/ d ,最大使用量为30g/ d) 患者,在使用10 天至4个月后出现黄疸、乏力、纳差等临床表现, 其中肝肿大13 例, 脾肿大1 例, 腹水2 例; 实验室检查示:ALT 200U/ L 者15 例。金安萍报道1 例患者口服黄药子后, ALT为541. 8 U/ L ,提示药物性肝损害。其临床表现为: 高热、皮肤点片状红斑,与一般报道不同。
1. 2 菊三七系菊科植物三七草[ Gynura segetum(Lour. Merr. ) 的根,又名牛头七、土三七。其性味温淡,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 临床主治跌打损伤, 瘀血肿痛[5]。侯景贵等[6]报告2 例患者服用菊三七(一例服用量为45g/ d , 连续十余天;另一例服用量为36g/ d ,连续五十余天) 后, 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水、肝腹肿大、黄疸,短期内肝功能衰竭死亡。尸检病理变化主要是肝小静脉内膜炎(肝小静脉内膜明显增厚) 并纤维化, 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引起血液回流受阻, 肝窦明显扩张、瘀血, 肝细胞受压而萎缩、变性与坏死。刘宝庆等[7]在动物实验中, 以菊三七碱注射液50mg/ kg 腹腔注射,隔日1 次,造成动物急性中毒模型, 注射6 次后动物全部死亡。其病理表现为: 肝脏呈广泛急性坏死。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 动物病理表现则为: 肝脏出血、瘀血、变性、坏死, 肝小静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王希海等[8]在动物实验中发现, 菊三七中的双稠吡啶生物碱能使肝细胞RNA 酶活性下降, 致使RNA 和DNA 的合成能力下降, 细胞不能有丝分裂, 从而形成多核巨细胞, 并进一步引发肝细胞坏死。廖剑英[9]也报道2 例患者因感冒自服土三七约0. 5kg ,1 周左右出现腹痛、腹水、肝脾肿大、黄疸等肝功能衰竭而相继死亡。
1. 3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 Patr. ex. Widd)的果实。其性味苦温,有散风邪,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的功效,为鼻科常用药[1]。庄国康等[10]报道儿童服用苍耳子5 - 6 粒后出现中毒现象: 恶心呕吐, 腹痛, 腹泻或头痛,头晕, 抽搐, 嗜睡等消化神经系症状,继之出现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 ALT升高及血糖降低, 甚至出现心、脑、肾等实质性脏器的损害,最后死于肝、肾功能或呼吸循环衰竭。王希海[11]报道苍耳子急性中毒者表现为: 肝肿大, 病程迁延者肝轻度萎缩, 包膜散在出血, 质轻切间呈土黄色, 夹杂不规则红色网状条纹。镜下呈弥漫性坏死, 肝窦明显扩张, 肝细胞大部份变性坏死,多数细胞核浓缩、破裂或溶解。武谦亮[12]报道5 例食苍耳子后出现中毒性肝炎,患者表现为: 肝肿大,肝区痛, 黄疸, 严重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尸检可见中毒性肝坏死等病理性改变。胡志华[13]报道1 例炒服苍耳子末250g 后出现低热、头痛、右上腹阵发性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尿黄、厌油等症,检查尿胆红素( + ) ,ALT 320U/ L。
1. 4 何首乌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乌( Poygouum multifLorum Thumb) 的块根。其味苦甘涩, 能补益精血, 截疟解毒, 润肠通便[1]。古人多认为何首乌无毒,但近年来对其毒副作用时有报道。其中肝毒性报道有: 叶亲华[14]报道1 例因头发早白服用中药(以何首乌为主) 2 剂后出现肝区叩痛, 乏力, 纳差, 尿黄, ALT600U/ L ,尿胆红素( + ) 。经治愈后又以何首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