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庄上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庄上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

编制说明 根据柳林县煤炭工业局柳煤字[2011]357号文“关于编制2012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报告书的通知”的要求,由本矿技术负责人组织本故通风、采掘、地测、安监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对照编制提纲,结合本矿的实际情况。通过全面的安全检查,调查研究,找出了本矿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和漏洞;在总结各类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矿2012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 目录 编制说明 1 第一章 矿井概况 2 第一节 地质条件 4 一、地层 4 二、所采煤层地质 6 三、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8 第二节 自然因素矿井各主要系统简介 11 一、 开采区域 11 二、 开拓方式 11 三、 矿井通风系统 11 四、 矿井瓦斯情况 12 五、 煤的爆炸性及自燃倾向性 12 六、 矿井排水系统 13 七、 矿井供电系统 13 八、 矿井提升与运输系统 14 九、 矿井六大系统 14 第二章 矿井灾害分析 21 第一节 年度采掘安排及可能发生的灾害 21 第二节 各类灾害发生的原因及条件分析 21 第三章 矿井各类灾害的预防 38 第一节 矿井各类灾害发生的预兆 38 第二节 矿井各类灾害的预防 41 第四章 矿井灾害处理计划 71 第一节 处理灾害事故的指导原则 71 第二节 矿井灾害的处理计划 83 第五章 相关资料及附件 91 第一章 矿井概况 第一节 地质条件 一、地层 井田内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覆盖,仅在沟谷中局部出露上第三系、二叠系石盒子组及山西组地层。现根据区域地层资料及井田内钻孔揭露的情况,将本井田地层由老到新分别叙述如下: (一)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岩性主要为厚层状深灰色石灰层,上部含较多铁质而呈棕红色,下部较纯,呈乳白色。岩层夹有薄层白云质灰岩或泥灰岩,局部裂隙发育,多被方解石脉充填。根据区域资料,本组平均厚度为124m。 (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为一套铁铝岩、铝土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石灰岩组成的海陆交互相沉积,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部为灰-深灰色的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有薄层的细砂岩和1-2层不稳定石灰岩,下部为深灰色铝土泥岩;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呈鸡窝状分布。本次施工2个钻孔揭露厚度分别为17.46m、26.97m,根据区域及临矿资料本组平均厚度约为30m。 (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本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主要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砂岩,4-5层深灰色石灰岩和6层煤层组成,所含煤层中,8、9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本组厚度80.80-90.69m,平均厚度85.75m。 (四)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本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含煤建造,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砂岩,含3-4层煤,其中4、5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底部为一层深灰色、灰色细砂岩(K3),细粒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夹有微薄层泥质条带。本组钻孔揭露厚度41.76m,结合区域资料,该组平均厚度约40m。 (五)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该组在井田东部沟谷中有零星出露,岩性由灰、灰绿、黄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和各粒级砂岩组成,底部分界砂岩(K4)为一层灰白色细砂岩,钻孔揭露厚度71.50m,结合区域资料,该组平均厚度约72m。 (六)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在井田西边缘沟谷中有零星出露,岩性由灰绿色、深灰色泥砂岩互层,局部为紫红色泥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井田范围仅残存下部地层,最大残留厚度为79.55m。 (七)上第三系上新统(N2) 在井田东部沟中有出露,岩性主要由棕红色粘土、亚粘土组成,含有钙质结核。与下伏基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为0-30mm。 (八)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 上部为上更新统浅黄色亚砂土,下部为中更新统淡红黄色亚粘土,质地松软、质细结构疏散,垂直节理发育,厚0-16.62m。 (九)第四系全新统(Q4) 为近代河床冲积层,由不同时代的砂砾泥质碎屑组成。厚度0-21.00m,平均10m。 (十)井田构造 井田构造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为NNW,倾向为SW,倾角4°左右,井田内未发现有断层、陷落柱其它构造现象。 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现象。 综上所述,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类型为简单。 二、所采煤层地质 1、含煤性 井田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其中山西组含2、3、4、5号煤层,其中4、5号煤层为稳定全区可采煤层,2、3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本组地层平均厚41.76m,含煤总厚度为7.00m,含煤系数16.76%。可采煤层厚度为6.14m,含可采煤层含煤系数为14.70%。 太原组含6、7、7下、8、9、10号煤层,其中8、9号煤层为稳定全区可采煤层,10号煤层零星可采,其余为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