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收银服务案例.ppt
百大生活超市 案例一:收银台一幕 案例二:“刁蛮”的顾客 一位顾客在某超市买了一个枕头,买单时收银员用一个袋给她装好,顾客要求再给一个袋,收银员给顾客解释一个袋就可以了,顾客自己扯了一个袋就走。随后还到前台进行了投诉,说收银员服务态度不好。 每天下午五点是卖场人最多的时候, 也是我们营业最繁忙的时间。一天,我在某购物广场听见收银台边一位女士大声喊“这是怎么搞的?我的卡怎么就不能用了呢?以前买什么都可以打折,现在为什么不能打折?你们这不是骗人吗?!我要去报社让你们曝光!”当时在场的收银员忙着收银,也没有理会那位顾客,那位女士见无人反应,又继续大声喊:“你看,这是我以前花120元钱办的会员卡,以前买什么都打折,现在买什么都不打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们得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她的喊叫让周围的顾客纷纷驻足探望,投来好奇的目光,看到这种情况,在一边的一位工作人员拿过顾客手中的卡看了看,对顾客说“小姐, 您的这张卡我也不太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您看这样好不好,您给我留个电话号码,我把事情搞清楚后,给您去个电话,您看这样行吗?”听她这么说,顾客还是很不高兴,不过总算不再大声嚷嚷了,边嘀咕边无奈地离开了卖场。 后经了解,顾客所持优惠卡为该超市开业之初所办。 案例四:不一样的红富士 6月上旬的一个上午,某购物广场防损员针对收银台偶尔出现的商品与条码不符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超市进口的日本红富士上贴有商品标签,防损员拿掉标签后去生鲜课过磅,过磅处没有看到标签,就按普通红富士的价格给防损员计了价(一斤进口红富士5块多钱一斤,而一斤普通红富士只卖两块钱)。去收银台买单,收银员也未发现,防损员将掉包后的苹果轻而易举的拿出了超市。试想,如果有不诚实顾客将价格不一的同类商品混装起来按低价打价买单,必将造成超市商品的流失,从而影响公司利益。 案例五:两个老外 7月24日晚,天气又闷又热,在21:45分左右,两位穿着长袖衣和大马甲的外国人来到了某超市烟酒柜。因为是老外,理货员与收银员都对其表现出较为好奇的态度。当另一顾客在烟酒柜收银台付一条“555”牌香烟的货款时,这两个老外突然打闹起来,而当班收银员,对此现象感到很好奇,站在旁边看热闹。突然老外把手伸进钱箱,抓起一把钱,分为两叠,稍后,又放回钱箱,而此时收银员并不觉得有什么异常情况。事后收银员将此事向收银课长反映,并声称未出现异常状况,收银课长也就未多考虑此事。当次日清点收银款时才发现短款了3000元。 案例六:收银员工作的失误引发的顾客投诉 7月,在顾客服务中心收到这样一个投诉,顾客杨某一家在买完单时无意中发现,他的小票上多录入了2件他并没有购买的商品,与此同时,跟随他身后买单的家人,也发现小票上多录入了2件并没有购买的商品。杨某当时非常气愤地跑到顾客服务中心,大骂:“你们这简直是诈骗犯!”,而且一直嚷嚷:“如果不对这件事做出合理解释,我就投诉到消协”。并口口声声说“要炒掉这样的员工,要狠狠地处罚她”。闻讯而来的主管马上拿过电脑小票进行核实,发现情况确实如此,而且错误出自同一个收银员。主管立即向顾客道歉,并将这一家子引至自己的办公室内,并倒水安慰他们。待他们冷静后,主管再次对收银员工作的失误进行诚恳的道歉和检讨,并答应就此事要对该收银员进行严肃的处理和教育。当时超市正在进行有奖促销活动,主管就多给了几张抽奖券给顾客,并说“这次差错是我们工作中的一次失误,我们一定会引以为诫,提高我们员工的工作质量,希望您能继续支持和相信我们超市。”在主管的耐心解释下,杨某一家才慢慢地消了气,并主动说:“算了,也不要炒掉她了,现在找一份工作也不容易,但要好好教育她,不能再出现这样的失误,否则对你们超市的声誉影响太坏了。” 案例八:“谁偷走了我的东西?” 3月18日晚19:29,一赵姓阿姨打来电话投诉:其上午在某超市购买食品,晚上食用时发现电脑小票上多了一样自己没购买的东西, 于是打来电话问个究竟。 接待员在电话里详细听了赵阿姨的诉说,口气委婉地告诉赵阿姨出现此种情况有几种可能。可是赵阿姨没听完超市服务台人员的话就挂了电话。于是又有了下面的故事: 第二天,赵阿姨气冲冲来到前台要讨个说法,并态度坚决的认定是收银员藏了她的商品,服务员再三解释都无济于事,连收银部助理、营管部助理在一边劝解也爱莫能助。这时值班经理闻讯赶来,将偏执的阿姨劝进了办公室,经过耐心地交流,赵阿姨终于消了气,也认同了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