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4
研究论文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超声诊断及转移趋势的研究
前言……………………………………………………………………8一日IJ舌……………………………………………………………………
材料与方法……………………………………………………………8
结果……………………………………………………………………11
5
附图……………………………………………………………………1
附表……………………………………………………………………26
讨论……………………………………………………………………29
结论……………………………………………………………………34
参考文献………………………………………………………………35
综述示踪剂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39
致谢…………………………………………………………………………55
个人简历……………………………………………………………………56
中文摘要
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超声诊断及转移趋势的研究
摘 要
目的:探讨亚甲蓝注射液、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两种生物染料在分化型
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示踪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之间的关系及转移趋势,同时评价术前超声
诊断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诊断意义。
方法:选取临床术前超声高度怀疑并术中冰冻确诊为DTC的患者81
例,术前均行颈部超声检查,术中暴露甲状腺腺体,寻找并确认原发灶位
置。其中随机选取40例,沿原发灶肿物周围分3—4点注入1%亚甲蓝注射液
15.30分钟后于腺体周围仔细寻找黑染淋巴管道,追溯黑染淋巴结,其间
注意保护未染色的甲状旁腺组织。然后将甲状腺原发灶、染色SLN一并送
冰冻,结合术中情况及冰冻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将SLN及颈部清扫标本中
淋巴结分区并计数,所得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81例DTC患者,共88侧侧颈区清扫标本,94侧中央区清扫标本。经术
后病理证实颈部超声对中央区及侧颈区阳性淋巴结诊断的灵敏度、特
异度分别为54.0%、64.5%与83.1%、86.2%。
2 亚甲蓝组40例,纳米炭组4l例,两种示踪剂检出率、准确率分别为
两组患者术后一过性低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4%(9/19)、5.6%
(1/1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194水O.05)。
3
53.1%(1
0.9%(2/213)、 13/213)。SLN于中央区分布明显高于其他各区
(火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原发灶位于峡部及下极者,
SLN多位于中央区,且明显高于侧颈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尸O.05)。而原发灶位于上极、中部及全腺叶者,其SLN在中央区
中文摘要
及侧颈区分布均无明显差异(PO.05)。
4
有分布,中央区分布最多,V区未见转移SLN。原发灶位于中部者6例,
在中央区分布最多(77.8%,7/9)。原发灶占据全腺叶者共19例患者,
其中14例转移SLN位于中央区,明显高于其他各区,差异具有统计学
区(15%,6/40)、IV区(27.5%,11/40)及中央区(52.5%,21/40)均有分布。
5 81例患者颈部清扫标本中转移淋巴结共316枚,平均每例3.90枚。其中,
中央区转移淋巴结最多,共135枚,占转移淋巴结总数的42.7%
(135/316)。同时,本组研究得出,DTC淋巴结的转移以中央区最多,
1.1%(9/81)及前纵隔ⅥI
46.9%(38/81)、II区24.7%(20/81)、V区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当代蒙古族大学生饮酒问题的研究.pdf
-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pdf
- 当前篮球宝贝在媒体化传播中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pdf
-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及其预后的研究___附46例报告.pdf
- 低剂量螺旋CT在成人肺结核病诊断及其随访中的价值.pdf
- 低温气液两相弹状流流动特性和流场结构的实验及其数值的研究.pdf
-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吸烟诱导肺气肿中的表达及机制的研究.pdf
-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肺炎中的作用的研究.pdf
- 地氯雷他定对低温新生小鼠肺出血治疗疗效的探讨.pdf
- 地塞米松和盐酸氨溴索对胎鼠肺形态发育的影响及副作用.pdf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其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pdf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研究.pdf
- 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对水中Sb(Ⅲ)的去除效能及其机理的研究.pdf
- 干细胞标记物及其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相关因子在肺硬化性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pdf
- 甘草甜素对脓毒血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pdf
- 甘肃省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耦合关系实证的研究.pdf
- 肝素在脂多糖诱导急性损伤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的研究.pdf
- 钢铁企业板坯设计问题的模型和算法的研究.pdf
- 杠杆收购中的价值归因分析___以案例分析为基础.pdf
-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递增法治疗烟雾吸入性损伤的实验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