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环流及机制的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部湾环流及其机制的分析 摘要 本文根掘中越合作北部湾海洋综合调查资料,F1本气象厅(JODC)的 温、盐资料,北部湾两个常规断面1997~2004年夏季的温、盐资料,结合 口、近岸海洋模式Ecoln--si对北部湾潮致余流、风尘环流及密度环流进行 了数值诊断计算。着重讨论了具有代表性的北部湾冬季、夏季环流结构特征, 分析了潮余流、风、温盐等因子对该区环流的贡献,首次就北部湾地形、琼 卅海峡入流对北部湾潮汐、环流结构的影响以及南部湾口外海流动对湾内流 场的影响等进行了数值实验和初步的探讨。 研究表明北部湾潮汐、潮致余流的分和有如下特征:北部湾海区全R分 潮波在湾内形成一个左旋的独立潮波系统.由于浅水摩擦效应,无潮点偏于 入射潮波的左侧,振幅出南向北增加。潮致余流从琼州海峡和湾口海南岛南 部传入,沿等深线形成多个气旋型弯till,并在湾西北形成一反气旋环流,在 湾顶形成一气旋型环流;沿岸受复杂岸界影响,流速较大,湾东侧琼州海峡 口和海南岛西岸流速最大可达6~7cm/s,湾西侧越南沿岸流速相对较小,湾 内区流速大多吓及1cm/s。北部湾这种余流分布与其特殊的地形、强潮流惯 性和海岸线密切相关。 季节环流的模拟结果与实测余流符合较好.其主要特征为:冬季海水在 强而稳定的东北季风作用下垂向混合均匀,斜压性很弱,主要表现为气旋型 正压风尘流,平均流速约为5~6cm/s。湾中部107.5。E、l8,5。N位置被一 大范围逆时针环流控制,南部湾口也存在一不闭合的逆时针+型环流,外海水 由海南岛南部和琼州海峡进入.顺越南沿岸流出。夏季的『F压风生流结构较 为复杂,平均流速约为3~4cm/s,湾西北形成一个扁长的椭圆形反气旋环流, 内含两个小范围反气旋涡,湾顶和湾中均形成小气旋型环流.湾口处则形成 不闭合的反气旋型环流,并不能形成传统观点中所提到的大范围反气旋环 流。此时,随温度跃层的形成,温度的水平,垂直梯度都增大,加之沿岸径 8 流淡水的注入,越南沿岸的赫度梯度也随之增加,湾内斜压性很强,在l 。N、108。E位置形成很强的气旋型密度环流,湾北办形成一范围较小,强 度较弱的气旋型密度环流.湾内密度流平均流速约为4~6cm/s。而西南季风 相对于东:IE季JxL弱而且不稳定.因此夏季密度环流对湾内环流贡献最火,潮 致余流、风生流和密度流的流速比值关系约为1:3.5:5。夏季斜压风生流仅仅 在表层体现出风生流和密度流的结合,其余各层主要表现为密度流结构,琼 it-l海峡终年为西向流动。 多个数值实验的结果显示:海底地形是影响北部湾潮致余流分布的主要 原因,若不考虑海底起伏,湾内的环流结构均消失,表现为单一的由北向南 的流动。琼州海峡的存在对北部湾潮汐,余流以及环流结构有重要的影响。 若没有琼州海峡自东向西传的潮波。湾内振幅减弱,同潮时线顺时针旋转, 大部分地方的高潮时提前;湾北部不能形成明显的逆时针潮余流结构。琼州 海峡西向流时湾北出现气旋型环流结构,而东向流则出现反气旋型环流的现 象讵是湾内位涡收支与摩擦力矩平衡的一种表现。南部湾rl外海的流动仅仅 局限在湾口附近,对湾内影响很小。 关键词:北部湾;琼州海峡;季节环流结构;数值模拟 Sof AnaIysitheOurrentandlts MechaniSffl FI the6uIfDfBe;bu Abstraot Basedonthe and data temperaturesalinityfromChina-Vietnam cooperative marine Data routine survey,Japan s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