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结构经济学-WorldBank.PDF
新结构经济学一一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林毅夫
新结构经济学
― 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林毅夫
摘要:
金融危机迫佼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发展 中国家为获得持续经济增长而采用的发展战
略,其 中至关重要的莫过于引入对结构变迁及其 自然结果― 产业升级的考虑 。以往的经济
学文献花 了大量精力来分析和讨论技术创新,但对结构变迁这个重要问题却关注甚少。这篇
文章提出新结构经济学,即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结构和其变迁,的理论框架以
弥补当前发展经济学的不足。新结构经济学的要点如下:
首先,一个经济体的享赋结构随发展阶段而不断升级,因此,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
济体有着不同的最优产业结构,而每一种最优产业结构都 内生的要求一种特定的基础设置
(infrastructure) (包括 “硬性”基础设施和 “软性”基础设置)与之对应,以尽可能节省经济体
的运行和交易费用 。
其次,经济发展并非如结构王义所强调的,仅有 “穷与富”或 “发展 中与发达”这种二元阶
段,而是一条从低收入农业经济一直到高收入后工业化经济的连续变化谱 。在这条谱 中,处
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发展 中经济体,在产业升级和基础设置改进上,不必然是要照搬比自
己所处阶段更高的发达经济体的产业和基础设置。
最后,在每个发展阶段,市场是配籮资源最有效率的机制;然而,连续的经济发展过
程 内在的要求每个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基础设置都不断相应升级,这些升级需要企业间的
协调,并必然对企业交易费用和投资回报具有大量的外部性,因而在市场机制之外,还内在
的要求政府在推动产业结构和基础设置升级的过程 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本文的主要观点笔者在2009 年6 月2 日到任世界银行一周年时举行的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部第四次资深
经济学家研讨会上进行 了阐述。其簩减版本曾发表于2009 年 10月 19一20 日墨西哥银行举办的“促进经济增
镼的挑战与战略”研讨会,论文初稿则分别于2009 年8 月20 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 究院,2009 年 10 月
15 日在伦敦英国国际发展部 ,2009 年 11月5 日在开罗大学,2009 年 11月 16 日在 日本JETRO研 究院,
2009 年 12 月8 日在巴黎OECD总告1,2009年 12月20 日在韩国发展研究院,2010 年 1 月 19 日在联合 国
大学世界经发展经济研 究院 UNU( 一wlDER )、2010 年 1 月21 日在斯德哥尔摩转型经济研究院等处进行了
公开报告和研讨。CelestinMonga 为本文的准备提供 了许多帮助 ;本文也 同样获益于GaryBecker,Otaviano
Canuto,Ha-Joon Chang,Luiz Pereira Da Silva,Angusto de la Torre,Christian Delvoie,Asli Demir 幼 g 一Kunt,
Shantayanan Devarajan,Hinh T Dinh,Shahrokh Fardoust,Ariel Fiszbein,Robert Fogel,Alan Gelb,Indermits
Gill,Ann Harrison,James Heck 团an,Aart Kraay,Anguste Tano Kouame,Norman V Loayza,Frank J Lysy,
Shiva 5 Makki,William F Maloney,Mustapha Kamel Nabli,Vikram Nehru,Howard Pack,Nadia Piffaretti,
Claudia Paz Sepulveda,Martin 凡认allion,Mohammad Zia M Qureshi,Sergio Schmukler,Luis Serven 和 Harald
uhlig 等学者的评论。最后感谢 易声宇和邢亦青 同学将此文翻译成 中文。
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