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第九章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ppt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第九章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ppt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基础硬件的控制效应 在图(9-10)中,基础硬件输出的为局部控制效应。原则上,每一个效应是一种局部操作活动,它没有明显的总体性能响映。在汽车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过程中,基础层面的控制硬件仍然是分离地设计,以实现局部控制效应操作。 第六节 集中控制系统框架下的底盘控制 二、底盘集中控制基本方式 基础控制硬件处于集中系统控制最底层,负责解决由车辆总系统导出的局部功能控制。例如:ABS/ASR/ESP系统实现车辆制动/驱动/操控状态下的稳定/操作控制,或实现按照车辆发动机,底盘以及其他各系统状态确定最佳传动比等功能。 显见,ABS/ASR/ESP系统基础控制硬件组成了控制效应的最终“执行机构”之一。 第六节 集中控制系统框架下的底盘控制 二、底盘集中控制基本方式 2.性能控制层 性能控制层的输出效应是被上一层(经ECU首先定义的环境协调层,参阅图9-10)预先定义好的任务,即按照车辆与大环境匹配要求确定的车辆的各种基本性能。 具体就是:预期的车辆动力、舒适、安全、稳定、排放以及其它基本性能效应。在经过相关处理后,发出控制指令将这些效应的要求向下一层传递,直接影响下一层(基础控制硬件层)的控制决策,如图9-11所示。 第六节 集中控制系统框架下的底盘控制 二、底盘集中控制基本方式 以此分析,就ABS/ASR/ESP系统而言,在完成对驱动/制动/稳定/操纵性能的控制的过程中,必须接受上一层控制指令,使控制结果效应与上一层的要求协调,比如:在控制车辆驱动/制动/转向功能的同时,必须兼顾排放性能和车辆的舒适性等要求,在此同时实现滑移率控制。 第六节 集中控制系统框架下的底盘控制 二、底盘集中控制基本方式 图9-11 分层控制实例 第六节 集中控制系统框架下的底盘控制 二、底盘集中控制基本方式 另外,上一层决策有权选择相应的基础硬件层完成特定的功能,即所谓“超越控制”,比如:行驶稳定/操纵性控制效应,或对转向系统进行控制而获得,或对动力/传动系统控制获得,亦可由对制动系统进行控制而获得; 车轮滑移率控制效应,可以由控制发动机输出扭矩而获得,亦可由控制制动力而获得,如图9-12所示。 第六节 集中控制系统框架下的底盘控制 二、底盘集中控制基本方式 图9-12 集中控制系统的硬件选择功能 显见,该层次实际上起到了:在底层的基础硬件层与上层的环境协调层之间的“承上启下,互为冗余”的作用。 第六节 集中控制系统框架下的底盘控制 二、底盘集中控制基本方式 3.环境协调层和总体协调层 分层控制中采用所谓“效应流动(Action Top-Down,ATD)”原理,即:高一层次的控制效应,直接作为低一层控制重要的设定指令参考信息(亦称为上层修正指令),亦称为主控或导向信息(指令),向低一层控制系统输入。该指令可以加入低层传感信息流;而低层仍连续履行其基本控制功能,实现所谓“并行控制”;在中央控制ECU认为必要时,可以完全抵消低层的控制命令,直接干预低层子系统的控制过程,即超越控制。 第六节 集中控制系统框架下的底盘控制 二、底盘集中控制基本方式 由此不难推断出环境协调层和总体协调层的具体功能:就现代汽车系统而言,经过集中控制与分层管理(监督),最终达到的人、车、环境完美结合的境界,且具有高度的扩展冗余性能。 第六节 集中控制系统框架下的底盘控制 二、底盘集中控制基本方式 1.硬件前提 必须具备中央处理ECU系统,联合传感系统和现代汽车网络信息系统,采用计算机总线技术,参见本书第13部分。 2.软件前提 必须采用新的数学建模方法形成ECU与编程序。比如:就ABS/ASR系统而言,前述逻辑门限阈值判定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适应集中控制系统的要求。原因在于:该模式仅仅从车轮滑移率的角度出发实施制动/驱动控制,独立运用于车轮运动状态控制中。 第六节 集中控制系统框架下的底盘控制 三、实行集中控制系统的基本前提 现代车辆集中控制系统是基于模糊控制的模式,因此适宜采用相应的模糊控制学数学模型,通过模糊集合参考系统,以确定实际滑移率和预定参考值之间的误差及其变化率,定义决策并发出指令控制系统输出。在分层管理与监控架构下,也应采用模糊控制模型以确定各个控制层间的指令参考信息流,实现并行控制或超越控制。 第六节 集中控制系统框架下的底盘控制 三、实行集中控制系统的基本前提 第六节 集中控制系统框架下的底盘控制 转向过程中,欲满足横向稳定/操纵性的状态,理论上横摆角速度与车辆纵向速度νx和基准特征车速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