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文性视野下《庄子》里的孔子形象初探——《庄子》与《论语》的互读.pdf
· 总第506期 · 文【艺评论】
互文性视野下 庄《子 里的孔子形象初探
— — 子》与 语》的互读
口胡继成
(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433)
摘要 :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切入 ,来探讨 子》一书 中的孔子形象。将 ((论语》与 赃 子》
作为互文的两个文本,一方面在互文的视野下考察了孔子的悲剧命运以及孔子与庄子之间的深
层相似之处,另一方面也反思了传统研究中过于强调学派划分的弊病。用互文性理论关照传统
文本,一方面利于重新发现问题,同时传统文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修正和丰富现代理论。
关键词:庄子;孔子; ((论 ;互文性
[中图分类号]1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 (2015)10—0133—06
庄《子))一书分 《内篇》、 夕《}、篇))与 杂《篇))三个部分,书中多次出现孔子的形象,孔
子的话语及与孔子相关的故事相当多。据统计,孔子出现达上百次,孔 门弟子亦出现多次,
如子路共出现23次,颜 回出现15次,还有其他弟子多有出现。庄子眼里的孔子是真实的存
在,还是纯粹的虚构,或是介乎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历来争论很大。司马迁在 记 ·老
子韩非列传》里认为庄子对孔子的学说是嗤之以鼻的, “作 渔《父/)) 盗《跖》 肤《箧》,以
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 伉(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
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 ()·但是 《曰E子))一书中的孔子形象是颇为复杂的,本身
就有很多相互矛盾的地方。
关于孔子形象的研究,目前已有一些成果。在林存光所著的 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
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 一书中,从先秦典籍中的孔子形象梳理开始,接着考察了从秦
汉直至近现代历史中的孔子形象,为孔子形象的变迁做了一个历史性的展示与分析。在这个
方面研究的单篇论文也有一些,涉及诸如 L记》、 《孟,子 、 《史记》等多种古籍以及古代
小说和戏剧等文本中的孔子形象。同时研究视角也开始触及 比较文学分支下的形象学研究,
在跨文化的视野下探讨孔子形象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里以及在海外的嬗变。
互文性理论是2O世纪中后期兴起的重要的文艺理论之一 ,自诞生之后在文艺研究乃至文
化研究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拟从互文性的视角来对 庄《子))一书中的孔子形象问题进行
探讨。
一
、 互文性
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法语为intertextualite,词源是拉丁语的 “intertexto”一词。前缀
inter意为互相之间的,后缀text意为编织物 。互文性 ,在大陆学界也被译成 “文本间性 ”、
“文本互涉”等词语。 ((韦氏学院辞典))给互文性下的定义是: “互文性指的是一个文本和
基金项 目:本论文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收稿 日期]2015—07—15
[作者简介]胡继成 (1987一)。男,安徽亳州人,复旦大学.3E~2011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在读博士研究生,德国波恩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中德文学关系与中西比较诗学。
@ _h~一 一一一h一一h一一一一一一2015第1o期豳
、
文【艺评论】 ·总第506期 ·
其他诸文本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些文本被认为对该文本的产生或解释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
(the complex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a text and other texts taken as basic to
the creation or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互文性这一术语 出 自法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