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聊斋志异》探究蒲松龄事业与爱情的围城》.pdf

《从《聊斋志异》探究蒲松龄事业与爱情的围城》.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聊斋志异》探究蒲松龄事业与爱情的围城》.pdf

· 蒲松龄生平思想研究 · 文章编号:1002.3712(2011)04.0005—10 从 聊《斋志异》探究 蒲松龄事业与爱情的围城 宋翔宇 王锡渭 (1.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中文系,安徽 阜阳 236041; 2.埠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要:“出于幻境,遁入人间”的狐鬼形象是 《聊斋志异》里由作家 “白日梦”构建的超 自然形象。它们虽非真实的存在,比拟的却是 真切的现实世界。借助 聊《斋志异》主人公们源于生活又异于生活 的离奇轶闻,从心理学视角切入,探究蒲松龄事业与爱情的矛盾 并解开造成这些矛盾围城的现实原因。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事业与爱情;心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聊《斋志异》从事业及爱情等多方面下笔,用仿传奇手法结合 狐鬼形象,以神怪轶闻植入托物言志,小说集获得了巨大成功 ,这 与蒲松龄感同身受的个人体验是分不开的。比如取 自科举考试题 材的 素《秋》、《陆判》、《司文郎》、贾《奉雉》、《于去恶》等篇章,男主 人公拥有与作者近似的人生经历 ;而浪漫爱情为主的 娇《娜》、《婴 宁》、《聂小倩》、《白练秋》等篇 目,男女主人公身上又蕴藏作者心 收稿 日期:2011-08.11 作者简介:宋翔宇(1988一),男 ,安徽蚌埠人,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中文 系2010届研究生 ;王锡渭 (1954一),男,安徽阜南人 ,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 授,安徽大学、阜阳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 5 驰神往的美好倩影。弗洛伊德认为,小说是创作者的白日梦,故事 都是虚构编织的,这些不现实的东西在作者的潜意识里,经过对 愿望伪装的满足,构成具有一定规律的梦的幻想,在一定程度上 又解决着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情感和欲望的矛盾。本文从心理学 的角度分析 《聊斋》人物充满奇幻色彩的事业与爱情,探究蒲松龄 事业与爱情的围城现象,不妥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一 、事业、爱情的双重围困 事业 、爱情是世间永恒的话题 ,“事业成功,往往与美满的婚 姻家庭密切相关。从恋爱到缔结婚姻和建立家庭,是人生需要经 历的阶段。”… P【”’作为人生观的重要子属,事业、爱情也是价值 、 理想的能动实践。历朝历代文学作品,创作者最喜爱表述的即围 绕事业、爱情衍生世情百态并发展出新的价值观点。 依据前人对 《聊斋》主题的划分,考虑到蒲松龄的生存境况, 这里选取 《聊斋》里颇具特色的篇章从事业和爱情两方面辩证地 探究作家心灵深处的双重围城。 (一)科场悲剧的激愤与矢志不移的悲壮 《易经》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古代读书人谈论的 事业乃科举称首。自隋始,科考一直为朝廷选贤任能的重要手段 而长盛不衰。诗书传家又受过官学教育的蒲松龄,少年时代就热 衷参加考试,考到两鬓斑 白仍未善罢甘休。 《聊斋志异》是作家从 内心生发出来的文学语言,它是在 “外因的促使下产生的心理需 要的表达”l2](PI3)。如果说 聊《斋》科举类小说是蒲松龄欲搬鬼神 异事讽刺科考,感叹命运不公,那么 《素秋》里的俞恂九、《陆判》里 的朱尔旦、《司文郎》里的王子平等怀才不遇的失意才俊便是作家 原型在小说中的不 自觉投射。故事主人公的科考经历,“简直就是 蒲松龄的化身”[3J(哺)。《素秋》文中这样叙述道:“居三年,公子又 下第。恂九大为扼腕,奋然日:榜‘上一名,何遂艰难若此 !我初不 欲为成败所惑,故宁寂寂耳。今见大哥不能发舒,不觉中热,十九 岁老童当效驹驰也。’公子喜,试期送入场,邑、郡、道皆第一。益与 6 公子下帷攻苦。逾年科试,并为郡、邑冠军。恂九名大噪,远近争婚 之,恂九悉却去。公子力劝之,乃以场后为解。无何,试毕,倾慕者 争录其文,相与传颂;恂九亦自觉第二人不屑居也。榜既放,兄弟 皆黜。”俞恂九年幼聪敏好学,科举考试连续夺得三个第一,“自觉 第二人不屑居也”,可惜乡试名落孙山。蒲松龄十九岁即以县、府、 道三试第一进秀才,此后屡屡重挫,再与功名无缘,落第使他堆积 起无限愤懑,引燃其文章憎命的愤怒情绪。科举无奈,人生命运跌 宕起伏,这一系列矛盾激发了作家由科场到世态,由挫折到命运 的继续深究。弗洛伊德指出,幼年偶然事件会对人一生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dw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