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北农村妇女的手工纺织活动变迁看地方社会的社会主义实践》.pdf

《从华北农村妇女的手工纺织活动变迁看地方社会的社会主义实践》.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华北农村妇女的手工纺织活动变迁看地方社会的社会主义实践》.pdf

2013/03 总第 17期 DOI:10.3969/j.issn.1674—9391.2013.03.002 从华北农村妇女的手工纺织活动变迁 看地方社会的社会主义实践 [德]雅各布 ·伊弗斯/著 胡冬雯/译 [摘要]1949—1976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彻底改变了农村地区存在的劳动分3-方式和 日常生活模式。以关中地区为例,社会主义改造以前,农村妇女生命历程的每一个阶段 都与纺织密切相关。社会主义改造初期,乡村妇女成为劳动力的重要来源,此前附着在 妇女身上的纺织任务被 田间劳作所取代。在这种状况下,中国农村地区的妇女实际参与 了四种类型的经济:首先是计划经济,此种类型的经济首先满足 国家对土地、劳动力、 产品的需求 ,仅根据 国家的估计留给集体和个人必须的物资;其次是家庭经济,妇女们 供养孩子,为丈夫和公婆的需要而劳作;再次是黑市经济,黑市的市场流动将棉花、布 匹、各种票券等资源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第四是礼物经济,如果没有仪式性的布匹交换, 第 婚姻无法缔结,新生儿不会被家族接受,也无法为逝者举行葬礼。从 1949—1976年,中 四 国农村女性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然而相关的叙述却与土地改革、阶级斗争、群 卷 众运动和政治运动叙事大相径庭。 [关键词]农村;妇女;手工纺织;社会主义实践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3)03—0025—14 作者简介:雅各布 ·伊弗斯 (JacobEyferth),男,德国籍,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 与文明系副教授,荷兰莱顿大学汉学博士,研究方向:20世纪中国社会史、乡村史和物质 文化研究;胡冬雯 (1985一),女,山东泰安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博士研究 生,研究方 向:非物质文化保护。四川 成都 610041 社会主义革命 曾许诺改变 中国农村人的物 都是由城市小工厂 (smallHrbanworkshop)或 质生活,将新 目标和新技术——楼上楼下,电 农村家庭手工生产的_1J。大部分妇女至少季节 灯电话——带人农村地区,为了实现这样的许 性地参加农业生产,部分男性也会参与纺线织 诺,社会主义革命彻底地改变了当时农村地区 布,因此 “男耕女织”的古老谚语并不准确。 存在的劳动分工方式和 日常生活模式。理解基 真实的情况是,在帝国时代晚期,从寻常百姓 层百姓如何经历社会主义,依赖于理解不连贯 到精英家庭的所有妇女都被期待从事纺织。纺 且不规律的物质生活变革,也同样依赖于理解 织在诸多方面形塑了妇女的生活:纺织既使她 通常被我们用来分析社会主义中国的一系列斗 们深居闺房,又与遥远的集市相联系;在精英 争和政治运动 。在这些农村变化 中,鲜有 比农 的诗词和仪式的哀歌中,纺织隐喻着精神的寂 民如何满足穿衣需求更重要者。这里我指的并 寞和身体的隔离 (physicalisolation),但同时 不是变化相对缓慢的服装形式,而是指布和衣 也带来了所有女性社会化的途径和技艺交换网 服的生产方式。 络 。对于极少离家外出,甚至对邻居也不可 迟至 1936年,中国三分之二 以上的布匹 露面 (至少在中国北方是如此)的妇女来说, 2013/03 总第 17期 纺织是她们的公众形象。以聘礼、嫁妆、生 日 的证据。一旦社会主义革命将经济推回到正常 礼物和寿衣的形式,妇女的劳动成果创造和加 的轨道上,对这种技术落后工业的需求就应该

文档评论(0)

ddw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