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范畴论证社会科学之熵》.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哲学范畴论证社会科学之熵》.pdf

3 / 南融:计髻 , 从哲学范畴论证社会科学之熵 刘 燕 摘要: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的产生、演化过程具有鲜明的复杂性特征。伴随着耗散结构、协同学、熵增机制 等研究方法的大量涌现,自然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类比于 自然科学方法的兴旺发达,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的发 展还是有限的,这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是不相匹配的。基于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共通之处,将 自然 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再创造,开拓社会科学领域的新世域,既具有可能性,也具有现实性,社会科学之 熵就是一个大胆而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 :复杂性;普遍性;可能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熵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8691(2014)02__003205 学,系统就是世界的存在形式之一。复杂性是系统 的重要特征,由于系统构成要素具有多样性 、相关 一 、 自然、社会系统的复杂性主张研究方法的多 性,从而为复杂性的存在提供了客观依据 。具体来 样性 说,第一,自然系统是复杂多变的。一直以来,很多 复杂性是一种理论、一种方法、一种思维,引领 学者主张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万事万物化为一 着一种全新的思考范式。至此,人类对客观世界的 种本原,希望由多归一发现 自然界运转的内在逻辑 认识方向也由过去的线型向非线型、单子向系统、机 和一般规律。例如,牛顿认为 自然界喜欢简单化,最 械向能动性转变,正如史蒂芬 ·霍金说:“我相信, 经济的,不喜欢用多余东西表彰 自己,所以他把简单 21世纪将是复杂性的世纪。” 性作为金科玉律,试图从牛顿三大定律 出发演绎出 目前,关于复杂性的定义有几十种,各持己见的 自然界的一切运动规律。爱因斯坦穷其一生想寻找 争论没有停息,一统江湖的局面短期 内难以出现,人 一 条简单的宇宙最高定律,他认为:“一种理论前提 们讨论复杂性的情绪、方法、理论也是很复杂的。根 越为简炼,涉及仇 内容越为纷杂,适用的领域越为广 据涂序彦、周守仁、吴彤等学者的总结,不难发现关 泛,那这种理论就越为伟大。”然而,到 目前为止没 于复杂性的界定都包含了非线性、不平衡性、不平稳 有一条简单的定律能概括这个复杂的世界,正如物 性 、多样性、多因素、多参量、多层次性、随机性等不 理学家 J.Ford所述 :“相对论消除了关于绝对空间 确定词汇。复杂性与系统科学的诞生是彼此呼应 与时间的幻想;量子力学则打破 了关于可控测量过 的,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概 程的牛顿范式的梦想;而复杂性则消除了拉普拉斯 念 ,他说:“所谓 复‘杂性 ’实际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关于决定论范式可预测性的幻想。” ㈨大 自然是 的动力学 ,或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学”_1](P26)。系统是 无常的,以简单化的思维面对 自然,由此引发的是 自 普遍存在的,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 然对待生命的简单化。物种万万千千,支配 自然的 机界,从 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从 自然科学到社会科 规律也是林林总总,没有一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 作者

文档评论(0)

ddw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