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宋所载的燕乐调名看二十八调宫调结构规律的传承》.pdf

《从唐、宋所载的燕乐调名看二十八调宫调结构规律的传承》.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唐、宋所载的燕乐调名看二十八调宫调结构规律的传承》.pdf

镥亳f戏剧之家iHoMEDRAMA 二 从唐、宋所载的燕乐调名看 十八调宫调结构规律的传承 口谷 杰 燕乐,是隋唐时期宫廷歌舞大曲发展到顶峰时 曾提出:“唐代的 宫‘、商、角、羽’四调,会不会是四个不 期长期应用于宫廷宴享的一个乐种 (广义的燕乐包 同的宫,而宋人的所谓七宫,会不会倒是宫声音阶中的 括隋唐九部乐、十部乐、二部伎在 内),其源头来 自汉 七个调呢?换言之,唐 《燕乐》二十八调,会不会是四宫、 代房 中乐,北魏 、北周、隋、唐几代帝王及 宫廷音乐 每宫七调组成。”黄翔鹏从四宫七调的实践意义出发提 家,在宫廷音乐中融合多民族音乐形成 了燕乐用乐 出四宫七调的可能性,也有人认为唐俗乐二十八调就是 相关的仪式及其体制。燕乐具有民间俗 乐的特点,它 四宫七调。但许多研究者持七宫四调之说。 对宋以来的歌舞、说唱、戏曲、词调以及器乐等诸种 这一问题关系到二十八调宫调结构 问题,也涉及 音乐体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燕乐的宫调体制即通 到燕乐二十八调与代表着隋唐至宋雅乐宫调理论框架 常所说的 “燕乐二十八调”(又称 “俗乐二十八调”)是 的八十四调理论的关系问题 ,涉及到隋唐直至元、明宫 中国古代宫调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音乐史领 调体制 的衍变。本文暂不触及这一难题 的本质之处,而 域相关的音乐技术理论的研究中,极有价值。2009年 暂且将唐宋燕乐二十八调作为同一体制,取七宫四调 笔者 曾在本刊 (2009年第8期)发表过 《燕乐二十八 体制的角度审视唐宋燕乐的调名,着重考查燕乐调名 调的 “角调说”辨析》重点探讨 了唐宋之 间燕乐角调 在唐宋之间所反映出的宫调结构规律的同一性。 一 的演变.本文则男就唐宋间燕乐二十八调 宫调结构 、 调名的几种不 同称谓 规律的传承 问题进行研究。 由于燕乐是以汉族文化为中心融合 多民族音乐 关于唐宋燕乐二十八调宫调体制 的异 同及其演 的产物 ,其素材所涉及的地域广阔,流传的历史漫长。 变,历来是众说纷纭。很 多学者认为唐、宋之间燕乐发 因此,燕乐调名也有多种称谓,比较典型的调名类型 生 了较大的变化 。那么唐宋燕乐的宫调结构是否相 有四种:一是时号;二是均调名;三是律调名;四是带律 同,尚存许多疑 问。古往今来,学术界 曾将二十八调作 调名称谓的时号。 为跨越唐宋时期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宫调系统加 以研 1.时号 究,而得 出有不同的结论。 “时号”是与燕乐调名的最初来源相联系的、常用 辽《史》载有四旦二十八调,陈澧 《声律通考》据此把 的俗称,这种称谓来头早,影响大,在民间较为常用。 燕乐宫、商、羽、角四调作四宫;凌延堪 《燕乐考原》也从 《唐会要》载天宝十三年太常石刻上调名有:“太簇 此说;以琵琶四弦为四宫,每弦生七调为立论根据。王光 宫,时号沙陀调……太簇商,时号大食调……太簇羽, 祈 《中国音乐史》中否定了这种观点,因为唐代琵琶只有 时号般涉调”云云,这里的时号是指民间对俗乐调名 四相,故不可能每弦上产生七调。四调为宫之说仍有学 的一种通行的称谓 ,来 自民间也为宫廷所用,部分调 者提及。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稿)1964年版、1981年版) 名的来源与隋郑译所说的苏祗婆传来的印度音 乐的 调名有关。宋仁宗赵祯曾著 《景佑乐髓新经》(六篇,全 宫 《辽史 ·乐志》 文见 《

文档评论(0)

ddw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