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方法與獨立思考(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維方法與獨立思考(二).ppt

文字取材: 李天命 迷糊與清晰 對語理分析的初步引介顯示: 這種方法的要旨在於釐清問題,釐清有關的用語或概念,使我們的思想清晰。 但有的人是反對清晰的。英國著名的哲學家韋斯曼(F.Waismann)即曾說過:『清晰是無話可說的人的最終避難所。』對於這個說法的回應是:『不清晰更是無話可說的人的最終避難所。』 清晰的言論都有這個共同的優點: 那都是這類言論如果有缺點的話,其缺點會儘可能容易被指認出來。與此相反,迷糊不清的言論都有這個共同毛病: 那就是使人難以分辨它們有沒有其他方面的毛病(比如難以辨認它們有沒有犯了謬誤)。 以迷糊為高深 但是,一般人是不會覺察到上段所述的道理的,他們反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為曖昧晦澀的言辭大都高深,結果很容易被這類言詞嚇倒。玩弄文字把戲之流即看準這個心理弱點,利用曖昧晦澀的言辭來製造烟幕,偽裝高深。如果你直指他講話不知所云,他就會老羞成怒。如果你保留餘地,表示不懂他說了些什麼,他就會譏笑你膚淺。但如果你昧著良知,假裝懂得他所講的,這時他卻會反過來對你懷疑起來了,因為他其實也不知道自己說的究竟是什麼意思。 用語迷糊不清(其極端是毫無意義),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在哲學、宗教、政治言論、歷史評論、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理論、以及『命理、術數』等等領域之中,都是如此。正如心理學家 R.H.Thouless 指出:『關於這種現象,我們可以解釋說,那是作者們之怠惰及無能的產品;但是我們也可以這樣說,那是贏取學問榮譽的最佳捷徑…..講者說得越糊塗、玄奧,聽者越佩服…..這一類書籍,為數之多,實非一般讀者們所能想像得到。 舉一個例,讓我們欣賞一下這段文字(並非虛構,而是實錄下來的) :『如果這種科學姿勢並不能由內在於精神病學的論述之內而加以學到解釋,那樣這種姿勢的發展就一定學著其他一些外在於論述之外的條件而加以生產出來,構成出來。既然精神病學一開始就加以肯定了這種瘋狂加以特殊形式界定方法的『科學』姿勢,要研究這些構成性的條件,我們就一定要將分析角度及視線抽離於學科之外,去研究一些複雜但同時是『意外性』的存在條件。既然精神病學一開始就有意外地去利用某一個方法去瞭解瘋狂,這種方法當然是不能由學科之內去加以考慮,而是應該從學科之外一些沒有和學科有必然關係的社會及文化、物質條件所起的作用之下而加以成立起來。這就是所謂『知識的考古學』。 你好意思說知道這段文字是什麼意思嗎? 這段文字據說是要介紹結構主義者 Foucault 的某些觀念的。結構主義本來已是有名曖昧晦澀的了,這段介紹文字更是極之深奧 – 我說的是笑話。正式地說,那不過是一段文理錯亂的字眼堆砌罷了。其所以被『加以生產出來』,大概是由於『一些外在於加以學到解釋的構成性條件之外而內在於將瘋狂加以特殊形式界定方法的科學姿勢精神病之內的一些複雜但同時是有欺騙性的加以亂抄亂譯性的不誠實心理性條件所起的作用之下而加以成立起來』的緣故。碰到這一類的言辭,除了『加以指出』其毛病就是語無論次之外,也沒有什麼值得批評的了。請記著: 迷糊的言語並不反映高深的思想,迷糊的言語只反映迷糊的腦袋而已 (如果有腦袋的話)。 以熟悉為清晰 上述那類極度曖昧的囈語,雖或帶有『欺騙性、不誠實性』,但卻沒有很高的誤導性,因為我們不難一眼看出那只是文理錯亂之作。反而有許多其實並無意義或至少意義不明的言辭,由於不算文理錯亂,起碼沒有違反語法規則,同時又是我們所熟悉的,結果常被視為有清晰的意義。這類言辭倒是更須注意警惕的。茲略論如下。 一本曾經風行一時的書這樣說:『辯證法的方法,就是要用革命的觀點來研究事物』、『要使我們的認識不發生錯誤,必須有正確的…..階段立場。』問題是: 何謂『革命的觀點』? 星體及其運行、脂肪的分子結構,凡此皆屬事物,這些事物不知要如何『用革命的觀點來研究』呢? 又當我們研究(比方說)白癡腦袋的化學成分時,為了不發生錯誤,我們也必須有一『正確的階級立場』嗎?但不知那是怎麼樣的一個立場呢? 有何準則可資判別? 具有『用/以/從 XYZ 的觀點/角度/立場來看/來說/來研究…..』這種形式的說法,是一種十分流行的講話套式,其中包括『從…..繙譯/歷史/比較文學/音樂/教育理論/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人類學/精神/物質/信徒/中國人…..的觀點/角度/立場來看』等等五花八門的話頭。並不是說這類話頭都不可以用,但是要很小心,因為其中有許多都是語意迷糊甚至根本是沒有意義的。 就以『從繙譯的觀點看,a 應繙譯為 b』之類的講法為例,那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 quantum mechanics 的中文譯為『量子力學』,這與『繙譯的觀點』(就算有那麼一個觀點)有什麼關係? 不從『繙譯的觀點』的就不可那樣繙譯嗎? 又如『從歷史的角度看,事情如何如何』,這種說法也往往是意義不明的。人類在二十世紀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004511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