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刑法正当性的基本理论20130926精品.pptVIP

第一讲 刑法正当性的基本理论20130926精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 刑法正当性的基本理论20130926精品.ppt

刑法学专题 福州大学法学院 王玲wling21@ 可选刑法学阅读书目 1、陈兴良:《刑法理念导读》,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陈兴良:《规范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推荐) 4、[日]西原春夫著,顾肖荣等译:《刑法的根基与哲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意]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推荐) 6、陈忠林:《刑法散得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邱兴隆:《刑罚的哲理与法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胡云腾:《存与废――死刑基本理论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9、刑法及修正案 学习与考核方式 一、阅读参考书目,举办一场读书报告会,各小组推选1-2名代表发言。 二、专题讨论 分小组讨论,选派代表代表小组总结发言。 三、期末考试 第一讲 刑法正当性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刑法的正当根据 第二节 刑法的谦抑性 第三节 现代社会的刑法理念 第一节 刑法的正当根据 要回答的是刑法的基本问题 人类社会为什么要有刑法(或刑罚)? 国家凭什么持有刑罚权? 我们需要一部什么样的刑法? 即什么样的刑法才是正当的? 刑法正当性的论证 一、报应主义(报应正义) 二、预防主义(功利主义、功利正义) 三、报应与预防一体主义 四、超越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忠诚理论 一、报应主义(报应正义) 报应主义认为,刑法的正当性就在于它是对犯罪的一种回报。(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此,按照报应论者的形象说法,罪犯对社会有一种应偿付之债,社会则因犯罪的恶行而向其回索。 报应主义的发展经历了: (一)神意报应 (二)道义报应 (三)法律报应 (一)神意报应 神意报应的特点是以神意作为刑罚权的根据,由此论证刑法的正当性。 神意报应理论认为,人犯罪是因为背离了神(上帝,天意),神的震怒会临到犯罪的人。因此,给犯罪的人刑罚相当于替天行道,就是基于神意而对罪人施行报复,当时的法律也基于神意而制定。 值得注意的是,神意报应的不仅仅是罪行,而且包括罪念。——例举: 1、摩西十戒(律法的一部分) 旧约《圣经》出埃及记第20章 前四条戒命是针对人与神关系的,指不可不敬畏 (1)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2)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 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 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3)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类似大不敬之罪) (4)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5)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恶逆、不孝为大罪)? (6)不可杀人;(杀人、堕胎、恨人、不饶恕为罪,杀人行为源于心中的恨,“生气却不可以犯罪,含怒不可到日落”。应忍耐,不计算人的恶。恨——把别人关在自己的心牢里,时不时提审一下,再关进去。) (7)不可奸淫; (包括任何非婚性行为,婚前性行为,乱伦,同性恋,兽性恋,心思意念中的淫乱,犯奸淫的会遭石刑。潘玉良,溺水刑) (8)不可偷盗; 不可贪心 “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 (9)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不可说谎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 要凭爱心说诚实话,善意的谎言亦不可说) (10)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指不可嫉妒,不可贪图虚荣,不可被眼目的情欲所诱惑而犯罪 罪的诱因:—— (罪性——罪念——罪行; 肉体的情欲——追求享受 眼目的情欲——贪慕虚荣、艳丽、奢华,不是为需要,而是因想要 今生的骄傲 心中无神,目中无人, “没有异象,民就放肆” 罪性——罪念(虚荣、羡慕、嫉妒、贪婪、恨恶……)——引发罪行 2、惩罚暴行的条例 (旧约《圣经》出埃及记21章12-27节) 打人以致打死的,必要把他治死。(故意杀人罪既遂——处死刑) ? 人若不是埋伏着杀人,乃是 神交在他手中,我就设下一个地方,他可以往那里逃跑。(正当行为阻却犯罪) 人若任意用诡计杀了他的邻舍,就是逃到我的坛那里,也当捉去把他治死。(谋杀——故意杀人罪——死刑) 打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恶逆——死刑) 拐带人口,或是把人卖了,或是留在他手下,必要把他治死。(拐卖人口罪——死刑)? 咒骂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大不孝之罪——死刑) 人若彼此相争,这个用石头或是拳头打那个,尚且不至于死,不过躺卧在床,若再能起来扶杖而出,那打他的可算无罪;但要将他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