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企业重组培训课件
第四篇 企业重组 目录 第八章并购重组的概论 第九章企业扩张 第十章企业收缩 第十一章企业所有权或控制权变更 引子:西方国家的企业并购的历史 西方国家的企业发展史就是一部企业并购的历史 第1次:19世纪未—20世纪初并购特点 第2次:1915 — 1929并购特点 第3次:1950—1970并购特点 第4次:1975 — 1990并购特点 第5次:1994—21世纪初并购特点 西方国家并购重组的历史 第1次:19世纪未—20世纪初。 以横向兼并和规模重组为特征。以纺织、石油、钢铁、烟草、机械、食品为主,美国100家最大企业资本占全国40%,60%的并购在证券市场进行。 第2次:1915-1929。 并购形式多样,但以纵向兼并的大公司重组和中小企业泡沬化投机并存。《谢尔曼法》、《克莱顿法》的影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1929.10.24黑色星期四,《格拉斯 –斯蒂格尔法》出台。 第3次:1950—1970。 法律、管理理论的影响及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多元化产业扩张为内容的品牌风头强劲。以混合并购为主。 西方国家并购重组的历史 第4次:1975-1990: 朝阳与夕阳产业的转换、技术进步加速、日欧的崛起,美英的经济改革。由于金融自由化。并购形式多样、杠杆收购(LBO)、敌意收购、小鱼吃大鱼、员工持投计划(ESOP)、管理层收购(MBO)引起社会关注。 第5次:1994—21世纪初 并购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并行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追求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需要和迫于竞争的压力及研发的需要。主要特点:大多集中于高技术部门和金融业领域,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并购、强强联合,同行业的横向兼并增多,跨行业兼并减少,战略联盟增多、敌意收购减少,政府放宽限制,大力支持。 第八章并购重组概论 企业并购重组包括企业的所有权、资产、负债等要素的重新组合和配置。 分类: 1、从企业活动角度来看:包括企业扩张、收缩和控制权转移 2、根据企业要素变动的角度出发,分为产权重组、资产重组以两者混合重组。 企业并购重组研究框架 西方企业并购理论主要研究框架: 1、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企业并购行为; 2、企业并购对整个经济以及交易的参与者而言是否创造价值及如何创造价值。 1、并购动因的理论 西方学者关于并购动因的观点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分别依托四种经济理论背景: 1)新古典综合派 2)X—效率理论 3)委托代理理论 4)新制度经济学 1)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派: 解释企业并购动因时,认为企业以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 技术决定论、市场力假说、垄断利润假说、赋税考虑说等理论都源出于该基本理论,从各个因素考虑并购的动力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2)X—效率理论 X—效率理论: 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两个企业组成一个企业之后,其产出比原先两个企业产出之和还要大。 每个企业效率不同,管理效率高的企业并购效率低的企业,可提高差企业的效率,就形成协同效应,对整个社会存在潜在收益。 包括管理协同、劳动协同、财务协同等。 效率理论在解释兼并动机方面是强有力的,何种意义上的协同效应起主导作用需要研究。 3)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将企业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称为“公司代理人问题”,并认为该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组织程序加以规制而形成合理的制度来予以解决。 这种制度可以由企业内部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以及合理的企业外部环境所组成。 企业并购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外部的鞭策机制。“代理人报酬理论”和“自负理论”都是以委托—代理理论的为基础的,它使并购动因更趋现实性。 4)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以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对并购动因进行了阐述 企业并购被认为是减少企业交易成本的一种手段 企业以内部组织替代市场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化了原本属于市场范畴的交易成本。 2、企业重组效益实证研究 企业并购对整个经济以及交易的参与者而言是否创造价值及如何创造价值。 1)企业重组是否创造价值 2)企业重组如何创造价值 研究方法上不仅采用规范研究,还大量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 SHARP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引入时间窗的概念 基本假设是资本市场是有效的 1)企业重组是否创造价值 1960年代: 注重运用财务数据,对并购案例做分析,计算并购的绩效及可能存在偏差。 1970年代: 将并购作为单个事件,用股价作为分析指标 研究方法称为“残值分析法”或者“基于事件的分析” 研究结论:总的股东收益是显著正收益,被并购企业的股东收益比较大,而且稳定,但是并购企业股东收益小的多。而且统计意义上不显著。 2)企业重组如何创造价值 研究方向沿着价值创造方式和价值创造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两条路径展开。 一是认为并购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创造价值: 重组:是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将并购企业中的某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