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琥酯对狼疮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子的影响.pdf

青蒿琥酯对狼疮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子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 要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子的表达与疾病活动性或传 统风险因素的关联性;通过体外研究观察青蒿琥酯(ART)对这些因子的调控作用并初步 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狼疮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 生严重心血管事件危险率,检测相应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巨噬 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并根据干扰素(IFN)诱导基因表达水平计算干扰素指数, 干扰素指数;另分析10年内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危险率与SLEDAI的相关性。 5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 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细胞中I型IFN诱导基因LY6E、ISGl 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VEGF及MIF水平。 检测培养上清液VEGF及MIF水平。以地塞米松(DEX)为阳性对照组。 结果 风险组比其MIF水平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VEGF及干扰素指数无明显变化;SLE患者10 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率与疾病活动指标SLEDAI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产O.365, p0.05)。 2、与对照组相比,ART组处理的PBMC其LY6E、ISGl5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 MIF、VEGF水平明显降低(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摘要 结论 1、狼疮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子与疾病本身及其活动关系较密切,而与传统的动 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无关,提示狼疮疾病活动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因的表达。 泌,通过IFN刺激试验进一步证实青蒿琥酯对动脉粥样硬化因子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青蒿琥酯,干扰素诱导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巨 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动脉粥样硬化 Abstract Abstract objeetive findoutthe betweenatherosclerosis—relatedand 1)To relationship factors(MIFVEGF)and disease aswellastranditionalatheroscleroticriskfactorsin with activity patients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SLE). theeffectofartesunateonthe ofthese 2)T0 factorsandtoelucidate investigate regulation its mechanisms. potential Methods obtained 1.Clinicaldatawere from35SLE theirSLEDAISCOreSand patients,with estimated1 risksof Hard Infarctionand 0-year developingCHD(Myocardial CoronaryDeath) levelsofVEGFandMIFweremeasured calculated.Serum byELISAand of

文档评论(0)

花千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