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居家防竊與犯罪預防.ppt
提高警覺 + 守望相助 門戶安全 少年犯罪與防治 少年犯罪之概念:與成人犯不法意圖有別 防治重心:消弭少年犯罪之原因 防治方法: 1.虞犯少年—保護處分(預防+矯正) 2.犯罪少年—刑事、保護處分兼用 少年法制之走向,未來必以保護處分為主甚至取代,蓋保護處分具有補充刑罰之功能並能取代刑罰之作用,故各國法制無不以保護處分為主,刑罰為輔之政策。 少年法制、少年法 少年法制(脫離刑事法):狹義、廣義 少年法之性質(特殊性): 1.刑事法 2.行政法 3.強行法 4.混合法 5.特別法 第五次修法要旨(摘要) 設立少年法院;高等法院及其分院設置少年專業法庭(§5) 。 少年調查官、少年保護官。 可諭知禁戒或治療(§42Ⅱ)。 公設辯護人(§27Ⅱ)、指定輔佐人(§32Ⅱ) 與一般刑案牽連者由少年法院管轄(§68)。 少年之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因過失造成少年犯罪或虞犯者,裁定接受親職教育(§84Ⅰ)。 少年年齡之規定。 關於各國對於年齡之規定,而我國廣義上來說採年齡計算適用民§124 ,採用周年計算法。 少年因結婚而取得行為能力者,仍有本法之適用;於我國法權所及範圍內,無論國籍,皆有本法之適用 民§124 Ⅰ.年齡,自出生之日起算。 Ⅱ.出生之月日,無從確定時,推定其為七月一日出生。知其出生之月而不知其日者,推定其為該月十五日出生。 現行少事法關於少年年齡之規定。 §2:本法稱少年者,謂十二歲以上十八歲未滿之人。 §3:左(下)列事件,由少年法院依本法處理之: 一、少年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行為者。二、少年有左列情形之一,依其性格及環境,而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虞者: (一)經常與有犯罪習性之人交往者。 (二)經常出入少年不當進入之場所者。 (三)經常逃學或逃家者。(四)參加不良組織者。(五)無正當理由經常攜帶刀械者。 (六)吸食或施打煙毒或麻醉藥品以外之迷幻物品者。(七)有預備犯罪或犯罪未遂而為法所不罰之行為者。 本條為關於少年法院掌理事項之規定。 少年保護事件包括少年虞犯及少年犯罪事件;但少年刑事案件不包括少年虞犯 少年事件採不公開審理(專業法庭之優點)。 本條所規定少年法院之掌理事項: 一、詳定少年觸法之規定。二、闡述「少年」之定義。三、四、少年謀求生計相關保護與受教育之重要。五、六、七為防致少年參與不良組織與無正當理由攜帶刀械與吸食毒品之危險。八、未遂之規定。 告知義務 輔佐人之選任制:使少年免於受到司法程序之威脅(本法採國家追訴主義並不得自訴,故輔佐人對少年權利之保護極為重要) 少年觀護人已呈為歷史。 §3-1 警察、檢察官、少年調查官、法官於偵查、調查或審理少年事件時,應告知少年犯罪事實或虞犯事由,聽取其陳述,並應告知其有選任輔佐人之權利。 §5 Ⅰ.直轄市設少年法院,其他縣(市)得視其地理環境及案件多寡分別設少年法院。Ⅱ.尚未設少年法院地區,於地方法院設少年法庭。但得視實際情形,其職務由地方法院原編制內人員兼任,依本法執行。Ⅲ.高等法院及其分院設少年法庭。 原條文『地方法院設少年法庭。 但得視實際情形,依職務由地方法院原編制內人員兼任,依本法執行。 』 本法與舊法非常不同。 為徹底保護少年,於本法規定高等法院及其分院亦設少年法庭,處理抗告中之少年事件。 本條為少年法院具體組織之規定。 心理測驗員與心理輔導員、佐理員(襄助少年調查官或保護官處理行政工作)的設計。 §5-1 少年法院分設刑事庭、保護庭、調查保護處、公設輔佐人室,並應設置心理測驗員、心理輔導員及佐理員。 由法治觀點來看飆車行為之法律效果 公共危險罪:危險犯之概念(具體危險犯與抽象危險犯) 妨害舟車及航空機行使安全罪 妨害公眾往來安全罪 醉態駕駛罪 交通肇事逃逸罪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少年及兒童福利法規定,禁止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人進行飆車或參與飆車之行為,違反規定者處一萬至五萬罰款,情節嚴重者需接受八小時至五十小時之親職教育。 青少年飆車的防治之道 以犯罪防治觀點加強控制青少年之非行行為。 幫派的定義 Miller: 一群人的聚集,既有可辨識的領導者及內部組織,認同或宣稱對社區或鄰里的某一地盤具有控制權,而且從事個別或集體的暴力或偏差行為。 幫派形成因素: 幫派與機會理論(克拉法德&奧林):從社會文化觀點,來說明幫派形成的類型與原因:少年之所以會發生偏差行為,乃肇因於有著不同的機會,接觸非法的手段,造成犯罪機會不同,有些因為他們的正當機會被剝奪,無機會合法地達成其目標,而使用非法的方式達成以致陷入犯罪。 幫派入侵的現況 美國:15%認為幫派十分活躍,有16%曾目睹幫派威脅老師。 香港:三合會積極募集校園青少年。 台灣: 四十年代(十三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