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动词构式汉语单、双音介词形成的句法环境新探——以双音动词依据的语法化为例.pdf
2015年 7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Ju1.,2015
第 13卷第 4期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Vo1.13NO.4
多动词构式 :汉语单、双音介词形成的句法环境新探
— — 以双音动词 “依据 ’’的语 法化为例
张成进
(南京审计学院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摘 要] 一般认为,汉语动词语法化为介词的典型句法环境是连动结构的V位置。文章以双音
动词 “依据”语法化为介词为例,通过对其语法化句法环境考察后发现,动词 “依据”语法化的句法环境不
是连动式的V位置而是承接复句的第一个动词(V)位置。有鉴于此 ,文章提出在汉语介词语法化的
句法环境称谓上,既不宜说是连动式,也不宜说是承接复句,而应统称为 “多动词构式”。 “多动词构式”
形式特征是 “V +N +v2+Nz”,本质特征是多个动作行为按时序共用一个施事,连动式与承接复句分
别是它的两个小类 ,汉语单音介词虚化于连动式,汉语双音介词虚化于承接复句。用 “多动词构式”统一
解释汉语单、双音介词语法化的句法环境,可避免因语法术语称谓不同人为将同一种语言事实割裂
开来 。
[关键词] “依据”;多动词构式;句法环境;语法化
中图分类号: H1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672—1306(2015)04一OO56一O6
一 、 连动结构与单音介词的语法化
汉语介词主要由动词语法化而来,此为学界共识。至于介词语法化的句法环境,一般认为与连动结
构(ig动式)密切相关。关于连动结构,张志公(1953)认为是:“前一个动词代表先作的动作,后一个动词
代表随后作的动作,……两个动作一前一后,连续进行,这样几个动词组合的结构叫作连动式”。q)吕叔
湘(1999)将其界定为:“动 和动 联系同一个施动者,中间不能停顿。有的连动句的两个动词表示先后
连续发生的动作,有的连动句的两个动词间可以有联系副词。”④据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连动结构的如下
几个重要特征 :
(1)连动结构中的几个动词共用一个施动者。
(2)几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在时间上先后连续,顺序不能颠倒。
(3)连动结构 内部不允许有语音停顿 。
(4)连动结构充当单句复杂谓语,连动结构不是复句。
西方学者 Li Thompson(1974)较早提 出汉语介词语法化发生于连动结构。④此后 ,贝罗贝
(1991/2005)、④梅祖麟(1990)、⑤邢志群(2003)、⑥张旺熹(2004)⑦均以汉语相关介词产生的实例证明连
* 作者简介:张成进,男,安徽六安人 ,南京审计学院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
基金项 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 究项 目“汉语 常用多义介词 的语法化顺序及其模 式与动 因研究”
(2o15SJB186);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 目“长三角地区城市方言变异比较研究”(14YJC74001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项 目“汉语常用语气副词的语法化研究”(13YJC740049)。
① 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Ⅳ]【.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212.
②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3.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37.
③ Li.CharlesN. SandraA.Thompson.Anexplanationofwordorderchange:SVO~SOVlJ1.Foundationof
Language,1974,(12).
④ 贝罗贝.汉语的语法演变——论语法化[A].吴福祥主编.汉语语法化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⑤ 梅祖麟.唐宋处置式的来源口].中国语文,1990,(2).
⑥ 邢志群.汉语动词语法化的机制 [A].语言学论丛 (第 28辑)Ec].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
⑦ 张旺熹.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机制 [J].汉语学习,2004,(1).
第4期 张成进 : 多动词构式:汉语单 、双音介词形成的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重庆长江师范学院科研助理招聘1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国际医学研究报告清单及规范:5-CARE Checklist 案例报告.docx
-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doc VIP
- 武汉理工大学855信号与系统2022考研真题试卷.pdf VIP
- 爆破行业风险评价方法、爆破作业风险分级管控指南、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隐患排查清单、台账.pdf VIP
- 2025年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选拔考试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国际贸易学_金泽虎主编_电子教案.ppt
- 2025年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选拔考试测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医学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2025年职场 性格25PF测试题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