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诗学兴象论研究
研究生姓名:李鹏飞 导师姓名:黎东明 学科专业:文艺学
研究方向:古代文论 年级:2003级
摘要
“兴”与“象(意象)”都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重要范畴,“兴象”范畴的出
现是二者的交叉与融合。“兴”范畴在历时之维上贯穿了中国诗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在
共时之维上涉及到诗歌创作的诸多环节,在这些不同的层面上有不同的含义和名称如
“比兴”、“感兴”、“兴喻”、“兴寄”、“意兴”、“兴托”、“兴象”、“兴
会”等。我们经过梳理,可以将“兴”的内涵的演变归纳为三个阶段:一是原始时代之
“兴”,二是儒家经学之“兴”,三是诗学之“兴”。第一阶段,“兴”的本义是
‘起’,对兴的各种理解与运用其实都是这种本义的引申。在这一时期,“兴”作为象
征性的舞蹈逐渐从宗教意味极浓的生命活动向艺术活动转化,复杂的宗教观念内容演化
为了一般的规范化的诗歌艺术技巧。第二阶段,由于汉代经学的影响,“兴”产生了
“兴喻”的意义。第三阶段,魏晋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使“兴”产生了“兴感”的意
义。“象(意象)”在先秦时期原是一哲学范畴,在魏晋时期被引入美学和诗学之中,
成为了一个美学范畴,形成了审美意象理论。在这一时期,“兴”与“象(意象)”这
两个范畴,其理论内容有了交叉融合之处,它们都研究了诗人创作动机的激发、审美感
受的表达和审美意象的生成等诸多方面。
唐代殷璠的《河岳英灵集》首次提出了“兴象”一词。审美意象在诗人感兴中形成,
又能感发读者,使读者脑海中再创造出一种新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就是“兴
象”。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殷璠的“兴象”进行把握,1、殷璠总结了魏晋和初盛唐时
期的诗歌理论与实践,在诗学追求上体现了既重视“兴象”、又重视“风骨”和“声
律”的特色。2、殷璠提出了“神来”、“气来”、“情来”三种不同的审美感兴方式,
指出了它们不同的内在机制。3、殷璠表现出了对超出“常言”、“常情”、“常境”、
具有“旨远”、“兴僻”、“意表”、“情幽”、“兴远”、“方外之言”、“常情之
外”、“方外之情”、“趣远情深”、“情兴悲凉”、“新兴”、“奇”、“逸”、
“远”艺术特征诗歌作品的高度重视,这实质上就是对“象外”之美的推崇,是后代诗
歌“意境”理论的先导。“兴象”范畴在明清诗学中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深化。明清诗学
主流宗唐抑宋,“兴象”便被认为是唐诗风貌的总结而被自觉继承下来。这时期“兴
象”话语的使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唐诗风貌的总结;2、意象的一种;3、兴象作为一
种审美境界。明清诗人学者首先把“兴象”理解为一种“可以兴”的审美意象,随后逐
渐演绎出了“兴在象外”的诗学命题,这大大提升了“兴象”的审美层次。
I
“兴象”的结构特征是物在心先,触物起情,诗人在审美感兴中捕捉心与物适然相
遇产生的瞬间直觉感受,同时将把握的物象直接转化为文学中的审美意象。“兴象”的
结构特征决定了其审美特征。由于“兴象”是诗人在“兴会”即审美感兴的直觉体悟中
所得到的审美意象,所以常常具有“自然天成”、“情景交融”的奇逸之美,而无人工
雕琢的着力痕迹。“兴象”一方面离不开具体物象,另一方面又远远超越诗中具体的
物、景、事等实境,而表现出诗人对宇宙、人生某种形而上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悟,表
现出一种既超越感性又不脱离感性的审美意味。诗学“兴象”论对诗学“神韵”论产生
了重大的影响。从远古走来的“兴”是诗歌审美意象实现审美超越和审美还原的历史起
点和逻辑起点。中国传统诗学“兴象”论的基本精神即在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中达到人
的审美超越和审美还原。“兴象”论主张的审美超越是在一种情景交融状态,即人与自
然生命的合一,在对原始生命、本真状态的审美还原中实现的。我国古代具有“兴象”
之美的丰厚文学遗产对我们今天的审美教育和人文精神熏陶仍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兴象;殷璠;中国古代诗学
II
A Study on “Xing-xiang” in Chinese Ancient Poetics
Graduate:Li Peng-fei Education adviser:Li Dong-ming Major:Litera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教、考、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pptx VIP
- 最新土工击实、液塑限、颗粒分析自动计算表.xls VIP
- 学前教育评价第二版教学课件完整版.pptx
- MB670-1掘锚机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pptx VIP
- 中国人民大学-BK138A网络、群体与市场.doc VIP
-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9).pdf VIP
- 2025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备课.pdf VIP
- 西方人类学发展史的再认识与中国人类学的未来.doc VIP
- 导航控制系统(NCS)系列:Saab Avionics ELSIN-300_(9).软件更新与版本管理.docx VIP
- 产后保健服务技术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