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童谣的传播学解读.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童谣的传播学解读.pdf

盘 全科学 2015年第5期 魏晋南北朝童谣的传播学解读 刁生虎 摘 要 :童谣本质上是一种传播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显性传播者的儿童被作为隐性传播者 的成人利用成为童谣传播 的主体与受众,而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此阶段童谣 多是对黑暗社会 的揭 露和对统治阶级的批判而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亦决定了该时期的隐性传播者为保全 自我和达致预期效 果而刻意采用双关语、比兴、谐音、拆字等诸多传播语言与技巧。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童谣 传播主体与受众 传播环境 传播语言与技巧 中图分类号 :I2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2338(2015)05—0134—05 作者简介:刁生虎,男,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评议与舆论引导研 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宗教学与文化传播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 先秦两汉文学、易学与儒道文化、古代文论与美学、传媒艺术与文化。 所谓童谣,乃是童子所歌之谣,是民间歌谣的组成部分。清人杜文澜在 《古谣谚 ·凡例》中将儿 谣、女谣、fl~JL谣、婴儿谣等一并归人童谣,或者也可称为 “孺子歌”、“儿童谣”、“fl~JL语”等。古代童 谣不同于现代童谣,古代童谣的内容或是对人物的褒贬,或是对政治事件的评论,多是与政治接轨的, 可以说是营造政治舆论的一种传播手段,故其存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拟以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童谣作为解读对象,分别从童谣的传播主体与受众、传播环境与内容、传播语言与技巧三个层面进 行阐释 ,以求管中窥豹,一探童谣的传播本质。 一 、 传播主体与受众 童谣作为一种传播活动,主要借助 口头传播,一方面能使信息得到快速传播,另一方面能使传播 者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古代童谣的传播主体有两个:一是隐性传播者即成人,二是显性传播者即儿 童。众所周知,大多数童谣的作者无从考察,只能从侧面加 以揣测,“其歌 皆咏当时事实,寄兴他物, 隐晦其词,后世之人,鲜能会解。故童谣云者,殆当时有心人之作,流行于世,驯至为童子所歌者耳”, 即古之童谣,皆是大人所作而儿童歌之者。_lJ童‘‘谣 中的不少预言之所 以常验 ,就在于它是有远见的 成年人所作,或是早已设下了圈套的政治家、阴谋家所作。”_2处在第一位的隐性传播者,之所以隐而 不见,盖主要出于 “慎言”的考虑,《周易 ·系辞传》云:“不‘出户庭,无咎。’子 日:乱‘之所生也,则言 基金项 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 目(10YJC7510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 目 (CUC14A07)、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项目(YXJS201315)。 134 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如果语言 不慎 ,可能会给 自己带来祸患。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 相互交替的;换言之,一个人在发出信息时是传播者,而在接受信息时则又在扮演着受众的角色,所以 作为一个小群体的儿童,既是童谣的传播者又是其受众。他们先是接受隐性传播者所编写的童谣,然 后充当传播者的角色将其传唱给大众。而隐性传播者之所以选择儿童作为传播童谣的对象,大致有 如下原因:一是就受众层次来说,儿童算是层次较低的受传者,他们没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不懂政 治,也不关心政治,但恰恰是儿童这种天真烂漫的本性,使得隐性传播者选择他们进行传播,这样可以 使没有心机的儿童(受众)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接受传播者的意图,产生与传播信息相一致的心理, 进而使传播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二是利用儿童传唱童谣体现了西方 “魔弹论”的受众思想。 “魔弹 论”是早期受众理论的代表,认为传播者发出的信息就像出膛的子弹,威力无比,而受众就像是射击 场上的靶子,只要被魔弹射中,就会发生预想的效应。儿童就像是中弹的靶子,可以随时被隐性传播 者加以利用。三是中国古人有 “儿童是荧惑一星的化身”之说,荧惑乃是执法之星,认为儿童所传唱 的童谣是上天的旨意,《三国志 ·陆凯传》云:“臣闻翼星为变,荧惑作妖,童谣之言,生于天心。”《晋书 · 天文志》云:“凡五星盈缩失位,其精降于地为人。岁星降为贵臣;荧惑降为童兑,歌谣嬉戏,……吉 凶之应,随其象告。”所以,尽管儿童所传唱的童谣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