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人道主义精神.docVIP

由《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人道主义精神.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人道主义精神   【摘要】 人道主义精神是多丽丝·莱辛作品所蕴含的重要思想内容。本文以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为例,从莱辛人道主义精神的产生原因、具体体现、重要特点等方面出发,结合她相关的个人访谈,具体阐释她的人道主义精神。   【关键词】 《金色笔记》;多丽丝·莱辛;人道主义   项目名称:浙江师范大学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成果(编号:201129)。指导老师:首作帝   《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创作于1962年的一部长篇小说代表作。她更是凭借此部作品于200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没忘记且不逃避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积极审视着分裂的现代文明,批判社会不文明现象,对身处其中备受煎熬的个体表示同情和抚慰,在其创作中体现出一位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   一、多丽丝·莱辛人道主义精神的产生原因   多丽丝·莱辛于八十岁时接受了好友乔纳·拉斯金的采访,透露其文学创作的重要来源:“现在我会说塑造我的主要有三样:中非、一次大战的遗产以及文学,特别是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相应地,其人道主义精神的形成也有这几方面的因素。   (一)人生经历的影响   莱辛是英国人,出生于伊朗,5岁时举家迁往非洲的罗德西亚,青少年时光在中非度过。她从小便缺乏安全感,总感到孤独和无助,因为他的父母重视弟弟却轻视她,没有给予她应有的自由。她目睹了当地白人肆无忌惮地欺凌、压榨黑人,但莱辛提倡种族平等。她尽力摆脱家庭对她的不合理束缚,对黑人遭到不公正待遇也是极其同情。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莱辛的价值观也有所变化,她在思想领域不断探索,其精神世界处于矛盾冲突与变化当中,在失衡和平衡、绝望和希望中寻找更好的精神学问。莱辛发现不仅要批判现实社会的鄙陋之处,更要去抚慰与触摸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家园,尤其是面对不那么乐观的现实生存,个人如何克服内心痛苦、寻求希望尤其需要得到关注。[1]她总能为别人着想,所以莱辛笔下的文字总是流露出人道主义关怀,走入人的内心探寻其失落、孤独、痛苦之处,然后诚挚地给予抚慰和帮助。   (二)文学作品的影响   莱辛爱好阅读,虽因家庭及眼疾而停止接受学校教育,但仍坚持自学。她热衷于阅读欧洲19世纪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罪与罚》等作品都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揭示出人性的罪恶。“在我看来,19世纪小说是文学的最高峰,托尔斯泰、斯丹达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巴尔扎克、屠格涅夫、契诃夫,这些作家的作品,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者的作品。……我认为,现实主义作品、现实主义小说,是散文写作的最高形式;超过了任何所谓的表现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自然主义等任何主义。”[2]P4莱辛受这些作家作品的熏陶,在文学创作中不忘自己的作家使命。到了晚年,她仍孜孜不倦地读书、写作,作品大多贴近现实生活,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社会背景的影响   二十世纪的西方社会动荡不安,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民众成了国家间互相争斗的牺牲品,正如莱辛在采访时讲到的:“战争毁灭的第一件东西就是事实。二战期间我和一群朋友每周聚会一次,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分析新闻,推断没有告诉我们的事实。我们以为自己很聪明,但是我们对真正发生的事情其实一无所知。直到几年后我们才得知事实真相。”战场是各国间“弱肉强食”法则的践行地,是罪恶人性的显现地,也是受苦民众无法摆脱的炼狱。正如莱辛所讲到的,在战争面前,人是渺小、脆弱、无知的,人们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权和知情权,成了牺牲品。在战火中罹难的弱者更需要人道主义关怀,以在动荡社会的夹缝中求生存。   二、多丽丝·莱辛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一)同情黑人   欧洲强国陆续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对于殖民地的原住民来说,列强带来更多的不是技术和文明,而是暴力和灾难。当地黑人被白人视作低贱的奴隶,没有自由生存的基本人权。《金色笔记》中第三本“黑色笔记”就讲述了一位黑人女孩被白人商人强奸的事。纯洁的女孩无辜受到玷污,伤心欲绝:“但约翰,我的约翰,一想到我背叛了你,背叛了我的男人,我的情人,我心里便很难受。事情并非出于我的本意,我是被那白人店主强行霸占的呀。”这一故事体现了莱辛对所谓“优越”白人的卑劣人性的深刻鞭挞,呼吁种族平等,黑人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尊严,不能随意蹂躏他们的人格。   (二)尊重女性   《金色笔记》有“自由女性”五个章节,但“自由女性”并不自由,这“自由”实则有讽刺意味。两性问题是人际关系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莱辛强调尊重女性,但并不把自己视作一位女性主义者,只是认为两性各有优势,双方要和谐相处、优势互补。《金色笔记》中的安娜,既是一位可敬的母亲,又是一位渴望爱情的女人,还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