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急性溶藻菌剂产技术及其溶藻效应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Production Techonlogy
of the Algicidal Bacteria Powder and its
Algicidal Efficiency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By
Zhang Jiang
Supervised by Associate ProfessorYe Jiangyu
Major: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llege of City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April, 20 11
中文摘要
摘 要
目前全球性存在的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诱发的水华现象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
害,因此研究应急性抑藻技术,探索经济、高效、安全的新型抑藻技术尤为迫切。
本文对分离自库区暴发水华流域的一株溶藻细菌S4的发酵生产工艺流程进行
了探究。确定了符合发展要求的廉价基础培养基配比,并对该培养基对藻类生长
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基础培养基对四种供试藻种:水华鱼腥藻、铜绿
微囊藻、小球藻、栅藻的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保证了后续溶藻效果
检测的真实性。同时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S4菌株在该培养基上的生长
状况好于传统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研究还发现,培养基中初始碳源的浓度对
S4菌株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确定了该培养基最佳初始碳源及其比例为:可溶性
玉米淀粉,10g/L。
对溶藻细菌S4进行了三级发酵生产,分别为250ml锥形瓶、5L发酵罐和500L
发酵罐。应用响应曲面法对锥形瓶培养S4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S4菌
株锥形瓶培养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1.8℃、pH7.21 、摇床转速180r/min、装液
量60%、接种量10%。通过发酵的逐级放大,发现在S4菌株发酵扩大生产的过程中
存在着“放大效应”,影响放大效应的主要因素是培养液的混匀程度及溶解氧浓
度。对溶藻细菌S4的发酵培养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循环培养有利于细菌的高密
度培养,对于5L发酵罐采用循环培养法培养的溶藻细菌浓度相比传统分批培养法
可提高约3.4倍。500L发酵罐采用20%循环培养法,仍能够有效的提高发酵液中溶
藻细菌的浓度。
溶藻细菌发酵液可以直接投入暴发水华水体进行溶藻,也可以辅以一定载体
经烘干后制成粉状溶藻菌剂再投加。本文对溶藻细菌S4发酵液进行了粉状制剂生
产,并对其溶藻效应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最佳载体与菌液的配比为:锯末:
泥炭:菌液=4:1:20 。该溶藻菌剂在1:2000 的投加比例下,4天后溶藻效率可达到
86.41%,为最佳投加配比。该菌剂在常温下保藏6个月仍具有明显的溶藻效果,保
藏3个月时溶藻效应仍保持在80%,可以满足应急性溶藻的需求。该溶藻菌剂在5h
内对供试藻液的叶绿素a去除效果不明显,说明该菌剂不是速溶性菌剂。由于壳聚
糖具有絮凝沉淀的作用,将S4溶藻菌剂经壳聚糖包覆改性后制成的改性制剂就。
兼具絮凝剂和溶藻剂的作用。该改性菌剂在1h内对供试藻液叶绿素a 的去除率可达
到91.25%,4天后溶藻效率仍能达到81.3% 。说明改性制剂在短期及长期都具有良
好的溶藻效率。
关键词:溶藻细菌,放大效应,高密度培养,溶藻细菌菌剂
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英文摘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多型fmdv的p1表位基因在s-层蛋白嵌入型亚单位疫苗载体的构建及其初步鉴定.pdf
- 外源水溶性有机在土壤中的动态及其对重金属环境行为的影响.pdf
- 外激励型混沌振微弱信号检测方法研究.pdf
- 多价大肠杆菌噬体裂解性能分析及基因组注释.pdf
- 多个猪lggib类fc受体剪接异体构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pdf
- 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cp-s316抗菌物质的提取、体外抑菌试验及毒性研究.pdf
- 多糖酶在肉仔鸡粮中的应用及蛋公鸡强饲法评估其作用效果的研究.pdf
- 多重pcr检测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方法的建立及应用.pdf
- 多重pcr检测门氏菌、大肠杆菌对磺胺类、氯霉素类药物耐药基因的研究.pdf
- 大熊猫(ailropoda melanoleuca)精子异卵胞质内显微受精初步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