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水沟滑坡稳定性分析和防治措施.doc
白水沟滑坡稳定性分析和防治措施
摘要:通过研究白水沟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并阐述白水沟滑坡特征,在工程地质条件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对白水沟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并对滑坡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白水沟滑坡提出防治工程建议。
关键词:滑坡;传递系数法;稳定性计算;敏感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P642文献标识码: A
1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
1.1 自然地理概况
白水沟滑坡位于巴东县新城区的中部,白土坡以北,白岩沟以西,北临长江的斜坡上,地理坐标为:北纬31ordm;2′41″~31ordm;3′5″,东经110ordm;21′21″~110ordm;22′25″
巴东县属亚热带气候区,具有平均气温高、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少冰雪严寒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7―8月份日平均气温为35.5℃,1―2月份平均气温为3.8℃;多年平均降雨量1098.21mm,最大年降雨量为1552.4mm,最小为694.8mm。
1.2 地形地貌
巴东县城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与巫峡交接处,属鄂西中高山地貌单元。 区内山高坡陡,河谷切割强烈,山地高程1000~2000m,相对高差800~1000m,沿河谷两侧发育Ⅰ~Ⅹ级阶地,Ⅲ级阶地下为基座基地,Ⅲ级阶地以上为侵蚀阶地。
1.3 地层岩性
滑坡区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三段(T2b3)泥质灰岩上部及第四段(T2b4)及第四系堆积物,其岩性特征从新到老依次为:
1、第四系堆积物
耕植土():由褐黄色粉质粘土夹灰岩碎屑或暗紫红色粉质粘土夹粉砂质泥岩碎屑组成,干燥,松散。
2、基岩
(1)巴东组第四段(T2b4)
巴东组第四段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钙泥质粉砂岩,组成滑坡区滑体的主要物质,呈碎裂岩或块石、碎石覆盖于巴东组第三段之上,是滑坡体重要组成部分。
(2)巴东组第三段(T2b3)
巴东组第三段岩性为中厚层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根据其结构和工程地质特征分为两个亚类: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易滑带和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
1.4 地质构造
滑坡区内发育的地质构造形迹有褶皱和断层,具体分述如下:
1、褶皱
白水沟滑坡位于官渡口向斜的核部,区内两侧发育两个次一级背斜和一个次一级的向斜。
2、断层
白水沟滑坡可见由一组倾向170ordm;,倾角为21ordm;~32ordm;的正断层和倾向30ordm;、倾角为61ordm;的正断层组成的一个断层组。断裂带长为70m,在地貌上呈凹陷坡地,断层破碎带宽0.5~2m,破碎带中有明显擦痕和磨光镜面。
1.5 水文地质条件
1、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土体的性质和构造等因素。区内巴东组第三段(T2b3)以泥质灰岩等含泥质成分较高的碳酸岩为主,加上断裂构造、层理和劈理裂隙,岩石的透水性较好。
2、地下水类型
白水沟滑坡地下水类型孔隙―裂隙水,滑带土相对隔水,地下水主要赋存在滑坡碎石土和块石土中。由水质分析: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型,总硬度469.51mg/l,侵蚀性CO215mg/l。据有关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据有关资料,三峡水库建成后,每年除11~12月基本保持175m水位外,其余时间在145~175m间波动,即常年水位变幅可达30m,这将两岸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其水文地质条件,影响斜坡稳定性。
2 滑坡特征
2.1 滑坡边界、规模、形态特征
白水沟滑坡后缘高程260m,前缘剪出口高程175m。滑动方向由南向北滑移,滑体南北长225m,东西宽180m,滑体面积约为40500m2,滑体平均厚度为11.47m,滑体体积为46.45×104m3。
2.2 滑坡体结构、滑面及滑带特征
白水沟滑坡体结构是由滑坡堆积物逐渐向完整基岩过渡,滑坡区物质可分为两大层,即表层滑坡堆积层和基岩。滑坡堆积层主要由耕植土、滑体碎石夹粘土和滑带粘土组成;基岩主要是由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易滑带和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
本次计算根据滑带土的特征和滑床碎裂岩的位置来判断,即以滑带土与滑床碎裂岩的分界面作为滑面。
白水沟滑坡的滑带主要由黄色粘性土和碎石组成,碎石粒径一般小于10cm,见有擦痕和磨光现象。滑带最厚为2.0m,最薄为0.36m,平均厚度为1.1m。
3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3.1稳定性计算
3.1.1 计算模型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滑坡的形态结构特征,白水沟滑坡稳定性计算采用适合于任意形态滑面的传递系数法。应用此方法计算时,必须假定该滑面取单位宽度计算,不计两侧的摩擦力和滑坡体自身的挤压力,滑面和破裂面分别按直线计算,整体呈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