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变碎为宝的修复专家.doc
变碎为宝的修复专家
蒋道银,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校舞美设计专业。1973年调入上海博物馆,次年起从事古陶瓷修复工作。1992年被聘为副研究员、古陶瓷修复高级工艺师。现任中国文物学会修复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古瓷修复中心主任、上海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出版著作:《古陶瓷修复技艺》、《古瓷艺术鉴赏与修复》。
退休多年仍很忙碌的蒋道银老师,因为有了修复古陶瓷的技艺,一直未曾停下手头的这好手艺儿。蒋道银修复的文物从良渚文化陶器到南宋官窑,从辽白釉碗到明青花瓷,从唐彩绘陶仕女俑到徐秀堂紫砂艺雕螃蟹。他的绝学在于采用瓷片修补成完整瓷器,还原度极高,至今无人超越。
2010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人物》栏目拍摄了沪上这位妙手回春的中国古陶瓷修复专家蒋道银,节目摄制成上、下两集。节目播出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这位曾在上海博物馆从业近四十年的文博老先生。蒋老师对这点来说,始终持有一种兢兢业业、甘于寂寞,潜心钻研的态度来完成文博事业,修复古陶瓷珍贵文物有五六百件,其中有一部分国宝级文物,成为当之无愧的 “中国古陶瓷修复第一人”,名声也早已远传千里。
我与蒋道银先生
十年前,笔者在上海博物馆当志愿者时有缘与蒋道银先生相识,除了记得他在同事中有很好的口碑之外,还有两件古陶瓷修复的事,因为是亲身经历,至今记忆犹新。一是笔者好友徐先生有一块民国时期的单色瓷板相片人物画,尺寸约60×40厘米,画像系他祖父和两位夫人,因文革破四旧被摔坏,碎成大小七八块并有图案缺损,徐先生为保存祖先形象以作留念,经笔者介绍请蒋道银修复。蒋先生看了实物说,以前他从未修过这种如照相一般的人物瓷板画,尤其是画面还有缺损,心里没有把握,只是答应试试看。两个月后拿到修复后的瓷板画,可谓破镜重圆、天衣无缝,令徐先生百般惊喜。多年过去了,如今这块瓷板画仍被供奉在徐先生家的客厅里,笔者最近还见过,了无修复痕迹。
约八年前,笔者的另一位朋友,台湾来沪经商的罗先生花高价从国外购回一件隋代的三彩骆驼,回国时因包扎固定不当,飞机落地被震碎成多块,急得他不知所措,也是经笔者介绍请蒋道银修复。蒋先生不仅将这件古陶瓷完美无损地复原,还将原先国外修过但十分僵硬的尾部进行再次修复,重现了这件古陶瓷的风采,令罗先生转忧为乐、喜出望外。
甘于寂寞修古瓷
文物修复是高难度的手工技艺,而古陶瓷修复又是文物修复中难度极大,品质要求极高的一门技艺。是一种将历史遗存的残损陶瓷器物复原成型,以改善其保存环境,防止继续破败劣化,同时最大程度恢复其历史原貌,重现文物价值的专门技艺。随着社会的发展,工艺材料的进步,文物修复的理念也在更新,即既要修得牢,利于保存和展出,又要为多年后材料更新时的再次修复留下空间。
由于前辈艺人的离世,加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转行,这一父传子、师传徒的口手相传,现今已到了濒临消亡的境地,成了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今国内从事古陶瓷修复的专家已不到10人,可谓凤毛麟角。如故宫博物院藏有近35万件古陶瓷,拥有数十位古陶瓷研究专家,却至今没有一名技艺高超的古陶瓷修复专家,不能不令人感叹和无奈。
20世纪60年代,蒋先生是从上海戏剧学院的舞美设计专业毕业,留校从事舞台美术工作。那时的表演只有八个样板戏。但是缘分使然,1973年,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部来招人选,那时27岁的蒋老师就去了。蒋道银1973年被调入上海博物馆,次年进入文物修复室从事古陶瓷修复工作,修复虽然艰辛,可工作环境非常安静。文物修复工作也不外是三大原则: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可逆修复。
要做到,极不易。古陶瓷修复又是一项极为枯燥、单调、寂寞的手艺活,他需要的不是创造力而是还原度,整天对着不同的化学试剂和正在修补的一块块碎片。不少以前的同事纷纷出国的出国、从政的从政,但蒋道银却甘之如饴,坚持至今已38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长年累月孜孜以求、心无旁骛修古瓷,加上他早年学习从事舞台美术的经历,具有扎实的书画基础,蒋道银练就了一手绝技神功,完成了由普通工匠到专业艺术家的蜕变。经他修复的古陶瓷在千件以上,其中珍贵文物达五六百件。除了国家级和省市级博物馆的馆藏古陶瓷精品外,还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博物馆的古陶瓷文物,为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所做出的奉献,实在是功德无量、难能可贵。
化碎为宝建奇勋
蒋道银修复的古陶瓷精品乃至国宝的事例不胜枚举,本文略陈一二。
2003年,首都博物馆的精品文物展,因建新馆需补充展品,有一只非常重要的文物“元青花凤首扁壶”要被安排在显著的位置。这只扁壶以凤首为流,以凤尾为柄,凤身绘于壶体上部,双翅垂至两侧。然而,这件文物出土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时只有48块碎瓷片,但元青花又是非常珍贵的,且从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