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民歌“走西口”类别的内涵分析.docVIP

河曲民歌“走西口”类别的内涵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曲民歌“走西口”类别的内涵分析.doc

河曲民歌“走西口”类别的内涵分析   摘要:河曲位于晋西北黄河中游的拐弯处,西望陕西,北接内蒙,是“鸡鸣三省”的地方。解放前,河曲人民的主要谋生手段是“走西口”,“跑河路”,因此在这种颠沛流离,聚少离多的生活中,积淀了许多动人的民歌,被称为“民歌的海洋”。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河曲民歌中“走西口”这类别的内涵。河曲民歌与清代民国时期的“走西口”移民运动密切相关。在“走西口”过程中,晋西北、陕北人口大批向河套及大青山前后地区移居,形成以山西河曲、保德人和陕西府谷、神木、榆林人为核心的“河府移民圈”,人口同源支持了民歌共性。   走西口是一个在特定地区发生的特定的历史现象,它反映着这一地区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民情风俗,研究这一类民歌,对于研究河曲一地其他民歌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研究内蒙古,陕西等地的民歌也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河曲民歌;走西口;晋西北   一、河曲民歌“走西口”类型简介   河曲县,地处晋西北,隔黄河与陕北和内蒙古相望,这里是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交流融合之地,也是受北方草原文化影响较为深入的地域。比如《难活不过人想人》这首民歌;“泪蛋蛋本是心上的油,谁不难活谁不流。泪蛋蛋本是心上的血,谁不难活谁不滴。长不过五月短不过冬,难活不过人想人。”这首民歌用极度夸张的比喻手法,把深埋在心底里思念情人的难熬,一吐无余,真可谓淋漓尽致。   走西口所衍生的离情别绪,以男女坚贞的爱情最为深刻。春去秋来,没有书信报平安,对于看守破窑烂院的女人来说,心中的思念化为凄苦和悲凉。那种在盼望中的等待与煎熬就化作了走西口民歌里的思绪。而男人在外饱经风霜雨雪,再加上思乡思妻思儿心切,也化成一首让人震撼的民歌。虽然有人说《走西口》这首民歌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观众,把走西口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荒年人们出去逃活命,把复杂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表现为男女离别。可是民歌也正是因为其真挚的感情才能传唱至今。正如一首河曲民歌中唱的那样:“山曲曲儿本是糊心的油,心中难活才往外流”。   二、简述“走西口”在河曲民歌中出现频繁的原因   历史上的“走西口”,亦称“走口外”,明清时期在河北、山西、陕西北部设置了关口,关口以北的地方就叫“口外”,“走西口”中的“西口”,最早的“西口”特指杀虎口(今山西省右玉县),明朝时称“杀胡口”,清代改其名为“杀虎”口并沿用至今。后来则改指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   这些历史现象不仅在史料中多有记载,而且在各种艺术形态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其中不乏小说、民歌、戏曲等以其为题材的作品。近年来在国内影视作品中先后出现了《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等以上诉迁徙历史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2009年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剧场首播大剧《走西口》就是其中之一,根据中央电视台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剧平均收视率高达9.60%,其中单集最高收视率高达12.47%。创下了2002年以来中央电视台开年大戏收视率的新纪录。该剧播出以后引起了影视评论界的关注,各影视评论界人士对该剧的看法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在河曲县南沙洼村,有位民间歌手叫刘宽来,他唱过的一首民歌《我在西口外没少受罪》也正体现了走西口这一主题。歌词是这样的:   我走在西口外没少受罪,挣下那银钱我把回口里;欢欢那喜喜我把回口里,买不起那马仔,我买上他一头驴;咱想到我回口里?妹妹,没想到我咋好她就碰上那土匪;碰上那土匪把我叨了一个净,你看我们这受苦人苦命不苦命。   2009年暑假期间本人随同南广学院“晋、陕北民歌生存发展状态”调研组亲临走西口发生之地山西省,进行调研活动。在调研期间,听当地曾有过走西口经历的老人们的讲述中,对于真实的走西口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当地,熟知走西口这一历史现象的人不占少数。有的老人甚至参与过走西口那段历程。在我们的采访中,有一位民歌艺人说过这样的话:民歌来源于生活,民歌是什么?民歌就是生活。正是由于当地的走西口这一历史现象,才使得在民歌更加真挚,广为传唱。   在河曲当地,很多民风民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走西口这一历史现象,比如在饮食习俗中,当地人喜食酸。尤其钟爱一种叫“酸捞饭”的食物。据当地人说,这种食物是将蒸熟的米饭(在当地是指小米饭)放在小瓮中,埋在地下,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取出食用。这种发酵而成的饭,味酸,对于初次尝试的人而言是很难入口的,但却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存食物的方式。在走西口的路上,是当地人主要的食物来源。   他们中多数人对于电视剧《走西口》所讲述的故事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本人在查看当地相关史料的过程中也发现,电视剧《走西口》中确实存在多处与历史真实不符的失真现象。本文认为该剧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以及剧情安排中存在与走西口历史真实相悖之处,使得该剧在作为历史题材影片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上大打折扣。该剧在中央电视台的预告片中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