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丘红壤水分特和农田作物水分模拟信息系统研究.pdf

低丘红壤水分特和农田作物水分模拟信息系统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丘红壤水分特和农田作物水分模拟信息系统研究

致 谢 本文是在导师王人潮教授和吕军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几年来,在 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导师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特别是我在工作中受挫 时,两位导师对我的勉励和呵护让我永生难忘,导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 学态度和勤勉的敬业精神,使我受益非浅。在本论文完成之际,特向导师表 示深深的谢意。 在攻读学位过程中,得到浙江大学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吴军老师、 黄敬峰博士、史舟博士、沈掌泉老师、王珂博士等的关心和帮助,使研究工 作能够顺利的开展。浙江省农科院士肥所的水建国研究员、王国法研究员、 陈喜靖副研究员等协助提供了研究区域的图件资料和部分气象数据。土壤物 理室俞劲炎教授、卢升高教授对我生活的关心和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均让 我铭记于心,深怀谢意,在此一并致谢。 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得到吴曙文博士、沈广荣博士、沈润平博士和唐署 川、王涣之、郑小萍、黄志珍等同学的大力协助,得到环资学院资源科学系 各位老师的支持与关心,在此深表谢意,对将要参加本论文评阅、评议和答 辩工作的诸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 最后的感谢献给我的家人,是他们的默默关心和支持,给我提供了好的 学习环境,使论文能够顺利完成。 柳云龙 2002年5月27日 低丘红壤水分特性 和农田作物水分模拟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水资源短缺,将是2l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农业是世界上水 \ 的最大需求,从地球的河流、湖泊和地下畜水层提供的2/3以上的水用于灌 溉。农业用水占全球水资源消耗的70%以上,美国、日本农业用水分别占总 用水量的48.7%和65.8%,而中国、印度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分别高 达88.2%和92.4%,远远高于工业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所占的比例。由于对 水资源的有限性认识不足,加上我国水资源的无偿使用,造成我国水资源的 严重浪费。据统计我国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每年经水利 工程蓄引的水量约5000*10。m3,有60%的水量在配水的田间灌溉过程中被浪 费,农业节水潜力很大。 广泛分布在浙江中西部、江西大部和湖南中东部地区的低丘红壤,面积 广大,水热资源充沛,具有巨大的农业生产潜力和诱人的发展前景,季节性 干旱一直是困扰红壤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红壤地区水资源分布和红壤 易早的特点,很多研究者提出了“建立开源节流为主体、降耗、增效为两翼” 的综合抗旱技术体系,其内涵是以水利设施开发水源、积极配水;实施节水 灌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率;合理耕作、改变作物种植制度、生物措施来改 善小环境等,增强土壤的抗旱能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但由于重视程 度不够和投入不足,整个红壤地区水资源利用研究体系还比较落后,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基础研究薄弱,在土壤水分物理参数、农田水分平衡和区域 2 水资源平衡规律研究等方面,资料零星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在许多方面还 留有空白;缺少高新技术在水资源管理和规划中的应用研究,在我国北方地 区,四水转化模型、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等在水资源优化利用中已经广泛应 用,与北方相比,南方差距非常明显。在农业水资源管理领域引入新的技术 手段,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遥感技术、GIS与MIS技术,研究水资源 平衡,加强农业水资源的管理,是未来水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广大南 、 / 方红壤地区农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一L—一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低丘红壤地区的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目标包括 两个方面,低丘红壤地区圭接盔盆芷E厦的研究和基于GIS的农田作物、土壤 查坌生

文档评论(0)

chengben00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