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婴儿配方奶粉中生素e稳定性研究
摘要
维生素E是婴幼儿乳粉中一项重要的营养指标,是在婴幼儿成长尤其是新
生儿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维生素E对于婴儿,尤其是新
生儿、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婴幼儿乳粉中维生素E含
量,稳定性等对婴幼儿成长都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围绕着婴幼儿乳粉中维生素E
稳定性这个主题进行的以下研究:
1.开发了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婴幼儿乳粉中的洳生育酚以及Ct.生育酚醋酸
酸乙酯体积比为97.2:2.8作为流动相;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洳生育酚检测
波长为296nm,小生育酚醋酸酯检测波长为284nm。最终a.生育酚,叶生育酚醋
酸酯回收率分别为99.41%,102.17%;多次测量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45%,
3.27%;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5ng,6.9ng。本方法操作简单,测定准确性和精密
度高,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甜生育酚以及甜生育酚醋酸酯的定量分析,也
适合于其他同类产品小生育酚以及q.生育酚醋酸酯的测定。
2.研究了婴幼JL*L粉生产工艺过程中各工艺阶段洳生育酚,小生育酚醋酸酯损
失状况。通过对各工艺抽样检测其中的维生素E含量,对比各工艺阶段小生育
酚,甜生育酚醋酸酯损失状况。最终得到在UHT杀菌工序以及高温浓缩工序阶
段维生素 E损失最为明显。
3.研究了婴幼儿乳粉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生产过程中营养强化剂不同添加量与维
生素E损失状况之间的关系。通过设置不同的初始添加梯度,对比产品中维生
素E损失情况。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t.生育酚醋酸酯的添加量的增加,婴幼儿
乳粉生产过程中维生素E损失率不断增加。随着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婴幼
JL,*L粉生产过程中维生素E损失率先降低后增加。随着金属盐添加基的增加,
婴幼JL-孚L粉中维生索E损失率先增加后降低。
方维生素E损失差距较大。同时对比60(3下储藏6周后维生素E损失情况。总
体而言,婴幼儿乳粉中洳生育酚较不稳定,60℃条件下6周内损失可达到40%,
而0【.生育酚醋酸酯较为稳定,损失不明显。
5.研究了婴幼JL-$L粉储藏过程中VC,VE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测定不同添加梯
度下的VC,VE婴幼儿乳粉中VE,VC损失状况,最终说明在婴幼儿乳粉中两者之
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在两者浓度较低时可以对对方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增
加相互的稳定性,但是当浓度过高时则会互相促进对方的分解。
关键字: 婴幼)L-孚L粉;维生素E:生育酚;正相色谱法;稳定性
Abstract
VitaminE an
is ininfantformulais
nutritionalindicators inthe
important growth
ofinfantsand chi in afat—solublevitamin
ldren an
young particular,is playsimportant
roleinneonatal Efor children
growth.Vitamininfants,especiallynewborns,preterm
and all E
has contentin
duringgrowth impact.So,Vitamin
developmentimportant
infant an forinfant
hav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嗜酸乳杆菌应用质量分数脱脂乳的发酵工艺优化的研究.pdf
- 嗜酸乳杆菌对β乳球蛋白过敏小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影响.pdf
- 嗜酸乳杆菌高效缩型发酵剂及微胶囊的研究.pdf
- 噬菌体聚糖酶及酶解产物的化学及生物学研究初探.pdf
- 嗜酸热硫化叶菌ulfolobus acidocaldarius基因敲除体系的构建.pdf
- 噬菌体对食品加过程沙门氏菌污染的防控研究.pdf
- 噻吩并嘧啶酮衍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pdf
- 噻二唑类杀菌剂大鼠甲状腺干扰作用研究.pdf
- 噻虫啉对南方根线虫和烟粉虱的控制作用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pdf
- 噻唑膦对禾谷孢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作用方式及防治应用技术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