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酸化土壤中养分子的淋失机理及金属离子反应动力学
摘 要
论文紧扣我国土壤酸化过程中的肥力退化及环境问题,采用土柱淋溶和流动搅
动的动力学方法研究土壤酸化过程中养分的淋失机制及重金属反应动力学规律,取
得的主要结果和重要结论如下:
1、设计一套流动搅动法的动力学实验装置,与传统的化学动力学研究方法相
比,如间歇法和流动法,克服了两方法中的缺点,其优点是溶液与土壤充分混合:
解吸下来的离子迅速流出:解决了颗粒堵塞问题;一次实验能获取大量数据,且数
控计滴自动部分收集器的设计取样时间间隔稳定,可避免人为引起的时间误差,保
证以恒定的流速(或流量)自动收集流出液。
2、利用本文设计的动力学装置能很好地研究10的吸附动力学,其中以一级动
附量分别为O.47、1.68、1.97、2.24
mmol/kg,表观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O.085、O.047、
0.043、0.04l
minl。结合平衡等温吸附研究,K+在红壤表面的吸附可用Langmuir
方程较好地描述;在K十的平衡吸附过程中,土壤悬液pH下降,表明有一的释放;
当加入pH3.5模拟酸雨后,悬液的pH略为上升,存在H+的消耗,其机理还可能与
S042。的专性吸附释放羟基(OH‘)中和一有关。
3、模拟酸雨的土柱淋溶实验明确了表土施用钾肥后对不同土层酸度及K+淋失
规律有显著的影响:淋出液的起始pH值在A层为4,5,在AB和ABC层为6.0~6.5,
淋溶量在150~600mm内,均先下降到3.8后又上升,依据不同的土层,pH值上升
的范围为4.0—5.5,但pH2.5模拟酸雨在A层和AB层的中后期又下降,这反映出强
酸性降雨会加深土体的酸化。淋出液电导在淋溶的起始阶段有一个峰值,表明土壤
养分迅速向下迁移。pFl2.5酸雨淋溶使表土中的钾肥几乎完全淋失;pH4.5酸雨淋溶
使表土K+淋失量接近施用钾肥的50%。
4、模拟酸雨对不同土层交换性阳离子迁移动力学的规律揭示了:
1)表土直接受到模拟酸雨的淋溶,是最易发生酸化的土层,pH2.5酸雨淋溶后
表土pH值从4.57下降到3.5--4.2之间,土壤交换性氢和铝含量上升,交换性铝含
量的增加显示出土壤对酸沉降的缓冲效率和缓冲能力的急剧减弱;pH4.5酸雨淋溶
后,AB层土壤pH值上升了O.3~o.5。
2)降雨酸度的不同引起土壤中盐基离子向下迁移的程度有明显的差异。pH2.5
和pH4.5酸雨淋溶结束后,表层土交换性钾淋失量分别为80~95%和62~85%:交换
性钙的淋失量分别占原土的50—70%矛11
20--40%,表明酸雨淋洗会导致土壤养分库的
损耗,造成土壤养分贫瘠。
5、红壤表面H+.Ca2+的反应动力学揭示了:
1)随溶液酸度的增加,Ca:+的最大吸附量显著降低:且随温度升高,Ca:+吸附
的快反应速率增加;离子在颗粒内的扩散是Ca2+吸附反应速率控制步,扩散速率常
数随酸度的增加而下降。
2)Ca2+的吸附机理与土壤表面酸度密切相关。流入液pH值为4,5和5.6时,
红壤表面有H+的释放;流入液pH值为3.5和2.5时,红壤表面存在旷的消耗。
3)引入过渡态理论研究ca2+在红壤表面的能量特征,结果表明:随酸度的增加,
ca2+的吸附活化能增加,Caz+扩散速率降低,但升高温度可促进Ca2+的扩散;活化
熵变均为负值,说明吸附反应使体系有序度增加。表面H+释放需要较大的热能。升
高温度能加速H+的扩散。H+消耗的活化能低于一释放的活化能,这更有利于H+
的吸附,这种吸附造成一对矿物的溶解,且H+对矿物的溶蚀将成为速率控制步骤。
4)从ca”与Cd2+相互作用看,可变电荷土壤表面存在Ca2+的专性吸附,这占
3.5
和pH4.5酸溶液下Ca2+解吸率分别为60%和12%。从而推断酸雨pH值为4.5时,
失。
6、酸沉降下土壤对cd2+的吸附与解吸机理研究揭示了:
1)土壤表面性质的改变对ca+吸附的影响极为明显,钙饱和土对Cd2+的吸附
量比原土大约高5倍,且cd2+在颗粒内的扩散速率要大于原土。
拟合cd”的吸附规律,表明Cd2+吸附点位在能量分布上的非均一性。
3)cd2+的解吸动力学能用一级动力学描述,红壤和针铁矿上cd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