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虫、抗毒水稻对非靶标生物的生态安全性评价.pdf

转基因抗虫、抗毒水稻对非靶标生物的生态安全性评价.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基因抗虫、抗毒水稻对非靶标生物的生态安全性评价

中文摘要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倍受关注。水稻作为人类主要口粮之一,有关转基因水稻的生 态安全性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在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前,进行系统、科学的生态安 全性评价刻不容缓。本论文以不同转Bt基因抗虫水稻品系及转基因抗矮缩病毒水稻品系为 材料,通过室内和田间实验,系统评价了转基因抗虫、抗病毒水稻对非靶标生物的生态安全 影响。结果如下: lBt抗虫水稻品系对褐飞虱取食与产卵行为的影响 MSA与对照明恢86的取食和产卵行为。结果表明,在选择性条件下,褐飞虱于稻株上的着 虫比率在各Bt抗虫水稻与其相应对照水稻问均无显著差异。褐飞虱对不同Bt抗虫水稻的取 食刺痕数,选择性条件下因供试品系不同,而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但大多与相应的对照水 稻无显著差异。非选择条件下,各Bt抗虫水稻与其相应对照水稻间,取食刺痕无显著差异。 对各Bt抗虫水稻的产卵选择率也基本无明显差异。取食不同Bt抗虫水稻品系24h后,褐 飞虱分泌的蜜露量均较各自对照水稻上取食24h后分泌的量显著为少。 2外源抗虫基因对水稻挥发物组分的影响 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法收集了不同Bt抗虫水稻分蘖期的项部空间挥发物,经 气质联谱(GC—MS)对各水稻品系的挥发组份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Bt粳稻品 系(KMDl和KMD2)及其对照秀水11的挥发物均由24种不同的有机化合物组成,除 有4种挥发物组份的相对含量在转基因水稻品系和对照水稻问有一定的差异外,其它各 的挥发物组份均有2s种,各组份的相对含量在3种水稻间基本均无显著差异。同样,B1、 B6及其对照嘉早935的挥发物图谱基本一致,可见,外源抗虫基因基本没有对水稻的 挥发物产生明显的影响。 3Bt抗虫水稻田间对飞虱、叶蝉种群的影响 标害虫飞虱和叶蝉种群动态的影响,以不同的取样方法分别作了连续2年的田间监测。以马 氏网和吸虫器2种取样方法对KMDI品系水稻田间2年的监测结果发现,同对照秀水11水稻相 比,2种水稻田间飞虱、叶蝉的种群组成完全一致。KMDl稻区内飞虱主要有3种,为白背飞 虱、褐飞虱和灰飞虱,其中白背飞虱为优势种;叶蝉也有3种,分别为黑尾叶蝉、二点黑尾 叶蝉和电光叶蝉,黑尾叶蝉为优势种。分析发现,2种稻区内飞虱、叶蝉的种群动态及密度 也非常相似.基本无显著差异。同样,通过粘卡、马氏网和吸虫器3种取样方法对Bt籼稻TT9,3 品系水稻田间2年的监测结果表明,2种稻区内飞虱、叶蝉的种群组成、种群动态及种群密度 也基本一致。可见,不同Bt抗虫水稻在田间条件下,也未对其非靶标植食性害虫带来明显的 生态风险。 4CrylAb杀虫蛋白在Bt水稻一褐飞虱—拟水狼蛛食物链中转移与富集 虫蛋白通过食物链转移到Bt水稻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及其天敌拟水狼蛛体内的过程。结果显 4、6、8和10 d后,其体内含量并未因取食时间的延长而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当拟水狼蛛 捕食以KMDl或KMD2为食的褐飞虱时,在捕食2、4、6、8和10d后,其体内均可检测 到CrylAb杀虫蛋白,且其含量也未随捕食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上升,但均显著高于相应时间 褐飞虱体内的含量。可见,该蛋白可通过水稻转移至褐飞虱,再转移至拟水狼蛛,并存在一 定的富集现象,而这种富集并不随蜘蛛捕食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此外,结果表明,当拟水狼 蛛捕食以KMDl或KMD2为食的褐飞虱时,其捕食量未受到显著影响,且其中肠酶粗提物 对CrylAb杀虫蛋白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5CrylAb杀虫蛋白在Bt水稻一稻纵卷叶螟一拟水狼蛛食物链中转移与富集 虫稻纵卷叶螟一天敌拟水狼蛛食物链中的转移过程。结果显示,稻纵卷叶螟在KMDI或KMD2 上取食1d后,体内均含有CrylAb杀虫蛋白,但连续取食1、2、3、4和5d后,其体内含 量并未因取食时间的延长而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当拟水狼蛛捕食以KMDI或KMD2为食 的稻纵卷叶螟时,在捕食ld后,其体内即可检测到CrylAb杀虫蛋白,但含量也未随捕食 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上升,且蜘蛛体内的杀虫蛋白含量不若相应时间稻纵卷叶螟体内的含量 高。可见,杀虫蛋白在该食物链中不存在富集现象。检测发现,稻纵卷叶螟和拟水狼的排泄 物中均有相当量的杀虫蛋白存在。拟水狼蛛捕食以KMDI或KMD2为食的稻纵卷叶螟时. 其捕食量未受到明显影响。 6外源基因在转RDV基因水稻后代中的遗传、表达规律 遗传、表达规律作了连续多代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各转入基因在转基因水稻后代中基本 符合单基因显性遗传规律,即3:1的分离,但部分转RDV基因水稻品系分离规律较复杂, 转基因水稻品系总

文档评论(0)

chengben00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