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深度翻译理论在典籍英译中的应用.docVIP

试论深度翻译理论在典籍英译中的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深度翻译理论在典籍英译中的应用.doc

试论深度翻译理论在典籍英译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潘潇祎(1982.-),女,内蒙古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和英语教学。   摘要:深度翻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提倡用注释、评注、长篇序言等方法对原文本进行深度阐释和翻译。罗慕士《三国演义》英译本的译文大量使用注释,是对深度翻译的充分利用。本文对罗慕士《三国演义》英译本Volume 1中的添加的注释进行翻译个案的研究和讨论,结论认为只有通过深度翻译对原文本做出必要的解释才能够使读者有效地跨越历史的时空距离和文化差异,更好地理解源语文化。   关键词:罗慕士英译本Volume 1;《三国演义》;深度翻译   一、引言   王宗炎说过,翻译是转述而不是创作。翻译的首要任务是译者知道原文作者在讲述什么并且能够准确无误地用另一种语言将原意表达出来。作为文化的基础,语言能够将文化现实直接地表现出来,所以语言肯定会带有文化烙印。从这个角度来说,翻译也是对文化进行阐释的过程。《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包括脍炙人口的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三国演义》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又要用地道的语言让译文读者对其做出准确的理解,与此同时,还不能让译文读者因为文化元素的加入而感到突兀。在这种情况下,译者需要加注释对原文中的词句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本文基于深度翻译理论,对罗慕士英译本Volume 1中的翻译个案进行分析,论述深度翻译在典籍英译中的重要作用。   二、深度翻译理论的概念阐述   基于人类学中的“深度描写”,美国翻译理论家阿皮亚提出了“深度翻译”这一概念。所谓深度翻译,也就是,厚语境化(thicker contextualization):它是指通过给翻译文本添加注释、评注和长篇序言,使得翻译文本被置于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将被文字遮蔽的意义和翻译者的意图相互融合。通过这种翻译方法,读者能够回到翻译文本所产生时的时代,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文本产生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深度翻译通过在翻译文本中列举各种注释和术语解释,重构源语文本产生时的历史背景,为目的语读者了解源语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使得目的语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源语文化。   三、深度翻译理论在《三国演义》罗慕士英译本Volume 1注释中的应用   罗慕士(Moss Roberts)是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研究系的汉语教授,在汉语语言文化方面造诣深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991年在英国出版《三国演义》英文全译本,该译本于1995年在中国出版。书后附有主要人物列表、重大事件列表、头衔、职务表、当时的行政区划图、重大战役路线图等。   罗慕士先生翻译的《三国演义》英译本Volume 1里面的注释一共有307条,涵盖了多种内容的解释说明,例如社会、政治、法律、典故、术语、背景、民风民俗等。本文通过实例分析该译文中的注释,说明注释所达到的效果极其必要性。   例 1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第一回)   译文: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ourth month of the second year of the reign Established Calm(Jian Ning),the Emperor arrived at the Great Hall of Benign Virtue for the full-moon ancestral tires.   Note 6: A.D. 168-172. Han emperors established several successive nianhao or year titles in the course of their reigns. Within each nianhao the years were numbered,starting with one (or yuan meaning “origin” of the reign period).   年号,是中国古代独创发明的产物,除了用于纪年以外,还可以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年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年号的真正使用发源于中国汉朝皇帝汉武帝刘彻。   建宁是东汉皇帝汉灵帝刘宏的第一个年号。这个年号共使用五年。罗慕士在注释中采用了拼音和英文释义相结合的办法,对“年号”这一名词做出了解释。首先译者给出了这个年号使用的时间,即A.D. 168-172,其次,译者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